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5-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1.2.1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7-21页 |
1.2.2 股权结构、企业生命周期与内部控制关系文献回顾 | 第21-23页 |
1.2.3 “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文献回顾 | 第23-24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24-25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5-2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4 本文的框架 | 第26-27页 |
第2章 “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 第27-40页 |
2.1 “夫妻店”家族企业的相关概念 | 第27-29页 |
2.1.1 “夫妻店”家族企业的界定与类别 | 第27-28页 |
2.1.2 “夫妻店”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与控制特点 | 第28页 |
2.1.3 “夫妻店”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 | 第28-29页 |
2.2 “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征 | 第29-31页 |
2.2.1 内部环境:以夫妻双方为核心 | 第29-30页 |
2.2.2 风险评估:易受主观因素干预 | 第30页 |
2.2.3 控制活动:亲缘关系影响明显 | 第30页 |
2.2.4 信息沟通:具有家庭保密性质 | 第30-31页 |
2.2.5 内部监督:易被家庭壁垒影响 | 第31页 |
2.3 “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2.3.1 企业生命周期对“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2 双核运营模式对“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3 家族企业文化对“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 第33页 |
2.3.4 关系资本对“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5 个体主观因素对“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 第34页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4-40页 |
2.4.1 情感契约理论 | 第34-35页 |
2.4.2 关系资本理论 | 第35-38页 |
2.4.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38-40页 |
第3章 南菱汽车“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 第40-49页 |
3.1 南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第40-44页 |
3.1.1 南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40-41页 |
3.1.2 南菱汽车公司治理结构 | 第41-44页 |
3.2 南菱汽车“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 | 第44-45页 |
3.2.1 已初步构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 | 第44页 |
3.2.2 以董事会为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 第44-45页 |
3.2.3 以工作流系统为平台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45页 |
3.3 南菱汽车“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突出问题 | 第45-49页 |
3.3.1 双核运转模式下企业决策环境混乱 | 第45-46页 |
3.3.2 企业成长易受控制人关系变化影响 | 第46-47页 |
3.3.3 以独董为代表的管理层长期频繁变动 | 第47页 |
3.3.4 “家本位”不良企业文化氛围明显 | 第47-49页 |
第4章 南菱汽车“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9-55页 |
4.1 复杂的股权及治理结构破坏控制环境的稳定性 | 第49-50页 |
4.1.1 自利主义下双方担忧管理权流失 | 第49页 |
4.1.2 企业生命周期变化加速管理冲突损害内控环境稳定 | 第49-50页 |
4.1.3 忽视不良企业文化对内控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50页 |
4.2 权责不分损害企业控制活动的执行力与有效性 | 第50-51页 |
4.2.1 “家族本位”观念下财产公私界限不分 | 第50-51页 |
4.2.2 公司缺乏正确的权限指引及明确的责任承担 | 第51页 |
4.3 风险管理与风险意识落后于企业风险评估要求 | 第51-53页 |
4.3.1 挂牌初期对监管要求关注不足 | 第51-52页 |
4.3.2 公司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52-53页 |
4.4 亲缘纽带与监控缺位影响内部监督透明度与有效性 | 第53-55页 |
4.4.1 家族关系壁垒降低内部监督透明度 | 第53-54页 |
4.4.2 高层频繁变动影响内部监督有效性 | 第54-55页 |
第5章 南菱汽车“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 第55-62页 |
5.1 优化企业治理软环境以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 第55-56页 |
5.1.1 引入职业经理人以健全治理环境 | 第55页 |
5.1.2 结合企业生命周期以完善内控环境 | 第55-56页 |
5.1.3 建全现代企业制度以增强内控意识 | 第56页 |
5.2 强化风险预警与隔离机制以增强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 第56-57页 |
5.2.1 加强环境分析以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 第56-57页 |
5.2.2 建立健全家企之间的风险隔离机制 | 第57页 |
5.3 规范权责配置以提高企业控制活动执行力与有效性 | 第57-58页 |
5.3.1 编制正确的授权指引以明确授权范围、权限、程序与责任 | 第57-58页 |
5.3.2 优化管理层权力配置以降低控制活动的失效 | 第58页 |
5.4 搭建横竖双向与点面结合的沟通模式以建全信息沟通机制 | 第58-59页 |
5.4.1 加强信息在内部各业务环节与外部环境的横向沟通 | 第58页 |
5.4.2 规范信息在各管理层级的竖向沟通以避免信息管理无序 | 第58-59页 |
5.4.3 建立点面结合的全业务信息控制系统以强化信息共享能力 | 第59页 |
5.5 健全评价体系与监控职能以落实企业内部监督执行力 | 第59-62页 |
5.5.1 加强职工参与的评价体系以打破亲缘关系壁垒 | 第59-60页 |
5.5.2 设立监督奖励与保护机制以增强内部监督积极性 | 第60页 |
5.5.3 避免管理层长期动荡以使监督获得长足有效领导 | 第60页 |
5.5.4 注重独立董事地位与职能以增强对控制人权力的监督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