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1-13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3-15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页
    1.5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2 课题的理论综述第16-20页
    2.1 “小先生制”概述第16-17页
        2.1.1 “小先生制”的概念第16页
        2.1.2 “小先生制”名称的由来第16页
        2.1.3 高中物理教学中“小先生制”的内涵第16-17页
    2.2 课题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2.2.1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第17-18页
        2.2.2 金字塔学习理论第18-19页
        2.2.3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第19-20页
3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分析第20-27页
    3.1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实施可行性的理论分析第20-21页
        3.1.1 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第20页
        3.1.2 符合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结构和认知水平第20页
        3.1.3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第20-21页
    3.2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实施可行性的调查第21-27页
        3.2.1 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第21页
        3.2.2 调查的主要内容第21页
        3.2.3 调查的对象和实施过程第21页
        3.2.4 调查结果分析第21-27页
4 高中物理课堂“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第27-34页
    4.1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建构的原则第27-28页
        4.1.1 学生主体性原则第27页
        4.1.2 教师宏观调控原则第27页
        4.1.3 制度性原则第27-28页
        4.1.4 面向全体的原则第28页
    4.2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期准备第28-29页
        4.2.1 授课类型的选择第28-29页
        4.2.2 小先生的选拔第29页
    4.3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第29-34页
        4.3.1 课前环节——备课第31页
        4.3.2 课上环节——讲课、听课第31-32页
        4.3.3 课后环节——评价、反馈第32-34页
5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的案例展示及分析第34-43页
    5.1 概念课案例展示——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第34-36页
        5.1.1 课前环节第34页
        5.1.2 课上环节第34-35页
        5.1.3 课下环节第35-36页
    5.2 习题课案例展示——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为例第36-43页
        5.2.1 课前环节第36-37页
        5.2.2 课上环节第37-40页
        5.2.3 课下环节第40-43页
6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及效果分析第43-52页
    6.1 实践过程第43页
    6.2 教学效果分析第43-50页
        6.2.1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第44-45页
        6.2.2 学生学习状态与个人能力的提升第45-49页
        6.2.3 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第49页
        6.2.4 师生关系得到改善第49-50页
    6.3 实践经验总结第50-52页
        6.3.1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第50页
        6.3.2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第50-52页
7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7.1 研究的总结第52页
    7.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A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实施可行性的问卷调查第56-57页
附录B 对已经实施“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教师的访谈提纲第57-58页
附录C 对未实施“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教师的访谈提纲第58-59页
附录D 对小先生制实施效果的问卷调查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仿真实验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近五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研究及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