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办学形式论文--私立论文

城市父母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动机研究--以广州市小学生家庭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25页
        1.3.1 概念界定第14-18页
        1.3.2 校外教育培训相关研究第18-21页
        1.3.3 动机的定义及相关理论第21-23页
        1.3.4 动机理论与家庭(父母)教育行为关系研究第23-24页
        1.3.5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动机研究第24-25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5-27页
        1.4.1 研究思路第25-26页
        1.4.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第2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第27-30页
    2.1 研究内容第27页
    2.2 研究假设第27页
    2.3 研究问卷第27-30页
        2.3.1 调查的实施过程第28页
        2.3.2 被试选取第28页
        2.3.3 调查工具第28-30页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0-42页
    3.1 父母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动机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0-32页
        3.1.1 父母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动机总体分析第30页
        3.1.2 父母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特长兴趣动机分析第30-31页
        3.1.3 父母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升学补差动机分析第31页
        3.1.4 父母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虚荣心动机分析第31-32页
    3.2 父亲和母亲对特长兴趣、升学补差看法和自身虚荣心的差异分析第32-33页
    3.3 父母职业对于特长兴趣、升学补差和虚荣心的差异分析第33-34页
    3.4 父母学历在特长兴趣、升学补差和虚荣心的差异分析第34-36页
    3.5 户口所在地的特长兴趣、升学补差和虚荣心的差异分析第36-37页
    3.6 不同经济状况父母的特长兴趣、升学补差和虚荣心的差异第37-39页
    3.7 校外培训动机的作用机制研究第39-42页
        3.7.1 特长兴趣、升学补差、虚荣心的相关分析第39-40页
        3.7.2 虚荣心对升学补差的作用第40页
        3.7.3 兴趣特长对升学补差的作用第40-41页
        3.7.4 兴趣特长对虚荣心的作用第41-42页
第4章 结论第42-47页
    4.1 总结第42-43页
    4.2 建议对策第43-47页
        4.2.1 政府需加强对校外教育资源的平衡调控第43-44页
        4.2.2 健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制度第44页
        4.2.3 家校合作,合理安排孩子的校外教育培训第44-45页
        4.2.4 加强家长培训,端正父母校外教育观念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A 父母送子女校外教育培训情况调查问卷第51-54页
附录B 父母送子女校外教育培训动机访谈提纲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政府职能分析--以扬州市为例
下一篇:中国和新加坡生活德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