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研究--以人教版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概述 | 第12-21页 |
第一节 “诗教”的内涵 | 第12页 |
第二节 “诗教”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16页 |
一、国内“诗教”思想 | 第12-16页 |
二、国外“诗教”理念 | 第16页 |
第三节 “诗教”与高中语文教学 | 第16-21页 |
一、“诗教”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第16-17页 |
二、“诗教”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 第17-21页 |
第二章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现状调查分析 | 第21-34页 |
第一节 教材选编情况分析 | 第21-27页 |
一、人教版选编情况分析 | 第21-24页 |
二、人教版与其他版本对比分析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学生学情调查分析 | 第27-31页 |
一、学生样本结构 | 第27-28页 |
二、学习兴趣和动机 | 第28-29页 |
三、学习内容和方法 | 第29-30页 |
四、学习效果和思考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教师教情调查分析 | 第31-34页 |
一、教学认知和目的 | 第31-32页 |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 | 第32-33页 |
三、教学评价和思考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诗教”实践策略 | 第34-55页 |
第一节 全面把握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 | 第34-38页 |
一、披情入文,体会诗歌情感 | 第34-35页 |
二、沿波讨源,领悟诗人思想 | 第35-37页 |
三、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语言 | 第37页 |
四、沉吟章句,探究诗歌艺术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 第38-46页 |
一、“精讲多学”,倡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 第39-41页 |
二、“诗无达诂”,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 第41-43页 |
三、开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 第43-45页 |
四、推陈出新,倡议学生进行诗歌改编和创作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积极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 第46-52页 |
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需理性回归 | 第47-49页 |
二、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 第49-50页 |
三、“诗、乐、画”一体,创建情境式教学 | 第50-51页 |
四、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诗意校园 | 第51-52页 |
第四节 现当代诗歌“诗教”面临的困境及反思 | 第52-55页 |
一、实施“诗教”面临的困境 | 第52-53页 |
二、“诗教”研究应注重“新”质的挖掘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1:调查问卷 | 第58-62页 |
附录2:教学设计(选篇)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