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

考虑发动机耦合振动影响的前端轮系动力学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发动机振动噪声第11页
        1.2.2 传动系振动噪声第11-13页
        1.2.3 前端附件轮系的振动噪声第13-14页
        1.2.4 双质量飞轮对发动机振动噪声的影响第14-15页
        1.2.5 存在的不足第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2 动力总成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第18-30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曲柄连杆系统力学模型第18-20页
        2.2.1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第18-19页
        2.2.2 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第19-20页
    2.3 动力总成有限元分析模型搭建第20-23页
    2.4 双质量飞轮动力学模型第23-25页
    2.5 前端轮系动力学分析模型第25-29页
        2.5.1 多楔带结构第25-26页
        2.5.2 前端附件轮系的基本参数第26-28页
        2.5.3 张紧器模型的标定第28-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发动机振动响应分析与实验第30-40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动力总成有限元模态分析与验证第30-32页
        3.2.1 有限元分析理论第30-31页
        3.2.2 实验验证第31-32页
    3.3 动力总成振动响应测试第32-35页
        3.3.1 台架测试系统第32-33页
        3.3.2 测点布置及测试工况第33-35页
    3.4 仿真模型参数输入第35-36页
    3.5 实验仿真结果对比第36-38页
        3.5.1 轴系扭振分析第36-37页
        3.5.2 机体振动响应分析第37页
        3.5.3 前端轮系振动响应分析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前端轮系振动响应分析及关键参数影响分析第40-56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前端振动响应分析第40-49页
        4.2.1 带段张力波动第40-43页
        4.2.2 张紧臂及带轮旋转振动第43-45页
        4.2.3 皮带横向振动第45-47页
        4.2.4 带-轮间滑移第47-49页
    4.3 张紧器参数影响分析第49-54页
        4.3.1 预紧力矩第50-51页
        4.3.2 扭转刚度第51-52页
        4.3.3 摩擦阻尼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双质量飞轮对耦合振动的影响第56-62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DMF与CTD扭转减振器对比第56-58页
        5.2.1 模型定义第56-57页
        5.2.2 轴系转速波动第57页
        5.2.3 前端附件轮系振动响应第57-58页
    5.3 双质量飞轮参数对前端轮系振动响应的影响第58-61页
        5.3.1 转动惯量比的选取第58-59页
        5.3.2 轴系转速波动第59页
        5.3.3 前端振动响应第59-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6 耦合振动响应分析第62-66页
    6.1 引言第62页
    6.2 输入激励对前端轮系振动响应的影响第62-63页
    6.3 前端轮系负载对发动机振动的影响第63-65页
    6.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道路模拟激励谱的桥壳虚拟疲劳试验方法研究
下一篇:半挂汽车防侧倾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