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2.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 第12页 |
2.1.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 第12-13页 |
2.1.3 绩效评价 | 第1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3 研究综述 | 第14-24页 |
2.3.1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第14-15页 |
2.3.2 高职院校“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2.3.3 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2.3.4 简要评述 | 第23-24页 |
3 高职院校“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4-34页 |
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4页 |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9页 |
3.2.1 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 第25-26页 |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28页 |
3.2.3 各项评价指标说明及评价要素 | 第28-29页 |
3.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第29-34页 |
3.3.1 构建判断矩阵 | 第29-32页 |
3.3.2 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第32-34页 |
4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 | 第34-48页 |
4.1 评价对象简介 | 第34-35页 |
4.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35-36页 |
4.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36-40页 |
4.3.1 订单班教学管理单位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6-38页 |
4.3.2 订单班已毕业学生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8-39页 |
4.3.3 订单合作企业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9-40页 |
4.4 对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 | 第40-45页 |
4.4.1 定量指标统计结果 | 第40-43页 |
4.4.2 计算指标隶属度并确定评价矩阵 | 第43-45页 |
4.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4.5.1 学校教研绩效的分析 | 第46页 |
4.5.2 学生学习绩效的分析 | 第46-47页 |
4.5.3 企业使用绩效的分析 | 第47-48页 |
5 对高职院校“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 第48-53页 |
5.1 建设与“订单式”培养相匹配的师资队伍 | 第48页 |
5.2 建立完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 第48-49页 |
5.3 强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 第49-50页 |
5.4 选择恰当的合作单位 | 第50-51页 |
5.5 组织和优化“订单班”的生源 | 第51页 |
5.6 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 | 第51-53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