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价值辨析及教学构建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引言与文献综述第9-12页
第一章 互文性阅读教学概说第12-22页
    第一节 互文性阅读的相关界定第12-17页
        一、互文性第12页
        二、互文性阅读教学第12-14页
        三、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材料第14-17页
    第二节 互文性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比较第17-19页
        一、与余映潮“联读”的比较:互文性阅读重对文本的解读第17-18页
        二、与孙绍振“细读式”的比较:互文性阅读落实“细读”第18-19页
        三、互文性阅读运融合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第19页
    第三节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呈现形式第19-22页
        一、助读式第20页
        二、焦点式第20-21页
        三、延伸式第21-22页
第二章 互文性阅读的价值辨析第22-34页
    第一节 文本视角:解读价值第22-25页
        一、挖掘文本深度第22-23页
        二、拓展文本广度第23-24页
        三、提供多元解读视角第24-25页
    第二节 教师视角:开发价值第25-29页
        一、开发教材第25-26页
        二、开发教师专业潜能第26-28页
        三、开发个性课堂第28-29页
    第三节 教学视角:探究价值第29-34页
        一、探究新的教学理念第29-30页
        二、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第30-32页
        三、探究新的学习方法第32-34页
第三章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第34-44页
    第一节 互文性教学实施的原则第34-36页
        一、针对性原则第34-35页
        二、关联性原则第35-36页
        三、指向性原则第36页
    第二节 互文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第36-41页
        一、广泛收集资料第37-38页
        二、理性取舍材料第38-39页
        三、合时合度合法运用材料第39-41页
    第三节 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41-44页
        一、避免主观化第41-42页
        二、防止泛化第42-43页
        三、防止表面化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中学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的差异研究
下一篇:“那一代”、“这一代”与“新生代”--论改革开放后三代语文名师代际的承传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