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1章 歌剧《伤逝》概述 | 第9-19页 | 
| 1.1 原著小说《伤逝》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 第9-11页 | 
| 1.1.1 小说作者简介 | 第9页 | 
| 1.1.2 创作背景 | 第9-10页 | 
| 1.1.3 故事梗概 | 第10-11页 | 
| 1.2 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 第11-16页 | 
| 1.2.1 作曲家简介 | 第11页 | 
| 1.2.2. 施光南的音乐创作特征 | 第11-12页 | 
| 1.2.3. 歌剧《伤逝》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 | 第12-16页 | 
| 1.3 小说《伤逝》与歌剧《伤逝》情节结构的比较 | 第16-19页 | 
| 第2章 子君形象的悲剧意义研究 | 第19-25页 | 
| 2.1 抗争与奴性的扭曲人格的深刻揭示 | 第19-20页 | 
| 2.2 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制的无情批判 | 第20-22页 | 
| 2.3 子君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 第22-25页 | 
| 2.3.1 从中国革命的高度看待问题 | 第22-23页 | 
| 2.3.2 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 第23页 | 
| 2.3.3 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深入思考 | 第23-25页 | 
| 第3章 子君悲剧形象音乐塑造的歌唱艺术表现研究 | 第25-45页 | 
| 3.1 追求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的子君——子君浪漫曲《一抹夕阳》 | 第25-31页 | 
| 3.1.1 歌曲背景分析 | 第25页 | 
| 3.1.2 歌曲分析 | 第25-27页 | 
| 3.1.3 唱段的演唱处理 | 第27-31页 | 
| 3.2 彷徨无助的子君——子君咏叹调《风萧瑟》 | 第31-38页 | 
| 3.2.1 唱段背景分析 | 第31-32页 | 
| 3.2.2. 唱段分析 | 第32-33页 | 
| 3.2.3 唱段的演唱处理 | 第33-38页 | 
| 3.3 绝望中走向灭亡的子君—子君咏叹调《不幸的人生》 | 第38-45页 | 
| 3.3.1 唱段背景分析 | 第38页 | 
| 3.3.2 唱段分析 | 第38-40页 | 
| 3.3.3 唱段的演唱处理 | 第40-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附录 | 第48-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