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便携式故障诊断仪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页
    1.2 故障诊断技术第9-10页
        1.2.1 简单诊断法第9-10页
        1.2.2 精密诊断法第10页
        1.2.3 直接观察法第10页
        1.2.4 振动噪声测定法第10页
        1.2.5 无损检测法第10页
        1.2.6 磨损残余物检测法第10页
    1.3 便携式故障诊断仪第10-12页
        1.3.1 故障诊断仪系统架构第10-11页
        1.3.2 故障诊断仪硬件结构第11-12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2-13页
        1.4.1 课题研究意义第12页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嵌入式技术第13-16页
    2.1 嵌入式技术第13-14页
        2.1.1 SCM(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第13页
        2.1.2 MCU(Micro Controller Unit)第13页
        2.1.3 SOC(System on a Chip)第13-14页
    2.2 嵌入式系统第14页
    2.3 嵌入式的广泛应用第14-16页
        2.3.1 嵌入式系统有广阔市场需求第15-16页
第三章 嵌入式开发平台第16-22页
    3.1 开发平台简介第16页
    3.2 S3C2440 芯片简介第16-17页
    3.3 开发平台基本框架第17页
    3.4 供能模块第17-18页
    3.5 存储模块第18-19页
        3.5.1 SDRAM第18-19页
        3.5.2 NAND Flash第19页
    3.6 I/O 接口第19-22页
        3.6.1 网络接口第19-20页
        3.6.2 UART 接口第20页
        3.6.3 USB 接口第20-22页
第四章 蓝牙模块设计第22-40页
    4.1 蓝牙技术由来第22页
        4.1.1 蓝牙技术的由来第22页
        4.1.2 蓝牙技术的应用第22页
    4.2 蓝牙技术基础第22-24页
        4.2.1 蓝牙技术简介第23页
        4.2.2 自适应跳频技术第23页
        4.2.3 蓝牙协议版本第23-24页
        4.2.4 蓝牙通信流程第24页
    4.3 蓝牙协议栈第24-26页
        4.3.1 底层模块第25页
        4.3.2 中间协议层第25页
        4.3.3 高端应用层第25-26页
    4.4 蓝牙模块硬件设计第26-30页
        4.4.1 蓝牙主芯片功能框架第26页
        4.4.2 蓝牙收发接收器(RF)第26-27页
        4.4.3 时钟电路第27-28页
        4.4.4 晶体振荡器第28-29页
        4.4.5 扩展 EEPROM第29-30页
        4.4.6 SPI、UART 端口第30页
    4.5 蓝牙天线设计第30-34页
        4.5.1 天线增益第30页
        4.5.2 阻抗匹配第30-31页
        4.5.3 基本天线理论第31-32页
        4.5.4 偶级(双极子)天线第32页
        4.5.5 倒转 F 天线第32-33页
        4.5.6 蛇形天线第33页
        4.5.7 天线方案确定第33-34页
        4.5.8 高频制版第34页
    4.6 蓝牙模块调试第34-40页
        4.6.1 蓝牙测试第34-35页
        4.6.2 PS Keys 值修改第35-36页
        4.6.3 串口调试第36-37页
        4.6.4 串口驱动第37-40页
第五章 故障诊断仪界面开发第40-48页
    5.1 Qt 的安装第40-42页
        5.1.1 安装 Qt Creator第40页
        5.1.2 安装库文件第40-41页
        5.1.3 编译库文件第41-42页
    5.2 Qt 简介第42-44页
        5.2.1 Qt 控件第42页
        5.2.2 界面布局第42-43页
        5.2.3 信号与槽机制第43-44页
    5.3 诊断仪界面设计第44-48页
        5.3.1 开机界面设计第44-46页
        5.3.2 参数界面设计第46页
        5.3.3 主函数 main第46-48页
第六章 嵌入式内核与移植第48-55页
    6.1 Boot Loader 的移植第48-49页
        6.1.1 Boot Loader 的修改第48-49页
        6.1.2 Boot Loader 的移植第49页
    6.2 Linux 内核移植第49-51页
        6.2.1 内核配置系统第49页
        6.2.2 配置文件修改第49-50页
        6.2.3 修改源码第50-51页
        6.2.4 配置及编译内核第51页
    6.3 根文件系统第51-53页
        6.3.1 获取 busybox 源码第51页
        6.3.2 修改 Makefile第51-52页
        6.3.3 配置及编译 busybox第52-53页
    6.4 QT 移植第53-5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7.1 研究总结第55页
    7.2 改进方向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详细摘要第62-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研究
下一篇:文化全球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