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城市道路交通拥塞评价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课题来源第11页
    1.2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9页
    1.5 研究的内容第19-20页
    1.6 研究的方法及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3页
第二章 数据采集及分析第23-41页
    2.1 调查的目的第23页
    2.2 数据采集方案第23-26页
        2.2.1 调查方案(按调查方式划分)第23-25页
        2.2.2 调查方案(按调查位置划分)第25-26页
        2.2.3 调查主要内容第26页
        2.2.4 调查指标及基本要求第26页
    2.3 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6-39页
        2.3.1 昆明市核心区拥塞点分布第26-27页
        2.3.2 调查路段及交叉口基本情况第27-29页
        2.3.3 路段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9-36页
        2.3.4 平面交叉口调查处理与分析第36-38页
        2.3.5 调查问卷数据处理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城市道路交通拥塞变化规律分析第41-53页
    3.1 国内外对交通拥塞的界定第41-43页
    3.2 本文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塞的界定第43-44页
    3.3 城市道路交通拥塞形成过程第44-46页
        3.3.1 城市道路交通拥塞的形成过程分析第44-45页
        3.3.2 城市道路交通拥塞的消散过程分析第45页
        3.3.3 城市道路交通拥塞变化规律分析第45-46页
    3.4 基于烟羽模型交通拥塞时空变化规律第46-50页
        3.4.1 交通拥塞的时间分布规律第46-48页
        3.4.2 基于烟羽模型的交通拥塞空间变化模型第48-50页
    3.5 二次交通拥塞形成及其演变分析第50-52页
        3.5.1 首次交通拥塞与二次交通拥塞的概念第50页
        3.5.2 二次交通拥塞的形成第50-51页
        3.5.3 二次交通拥塞的演变分析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城市道路交通拥塞评价方法研究第53-77页
    4.1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第53页
    4.2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53-55页
        4.2.1 日本城市道路服务水平评价第53-54页
        4.2.2 美国城市道路服务水平评价第54页
        4.2.3 我国城市道路服务水平评价第54-55页
    4.3 微观评价方法—拥堵延时系数计算方法及其修正第55-60页
        4.3.1 拥堵延时系数第55-56页
        4.3.2 拥堵延时系数的计算方法第56-57页
        4.3.3 拥堵延时系数计算方法的修正第57-60页
    4.4 宏观评价方法—区域路网服务退化指数第60-63页
        4.4.1 区域路网服务退化指数的概念第60-61页
        4.4.2 道路容量饱和度V/C的量化第61页
        4.4.3 自由流等级的量化第61-62页
        4.4.4 交通量的量化第62-63页
        4.4.5 交通密度的量化第63页
    4.5 基于AHM的区域路网服务退化指数权重计算第63-71页
        4.5.1 属性层次模型(AHM)第63-66页
        4.5.2 构件两两比较矩阵第66-68页
        4.5.3 计算权重第68-71页
    4.6 建立区域路网服务退化指数模型第71-72页
    4.7 微观层次—修正的拥堵延时系数实例应用第72-74页
    4.8 宏观层次—区域路网服务退化指数实例应用第74-75页
    4.9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城市道路交通拥塞控制策略研究第77-87页
    5.1 道路交通拥塞问题致因分析—以昆明市为例第77-80页
    5.2 基于宏观评价方法的昆明市道路交通拥塞控制策略分析第80-82页
        5.2.1 级服务退化的策略第80-81页
        5.2.2 三级服务退化的策略第81页
        5.2.3 四级服务退化的策略第81-82页
    5.3 基于微观评价方法的昆明市道路交通拥塞控制策略分析第82-86页
        5.3.1 基于“人”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塞控制建议第82-83页
        5.3.2 基于“路网”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塞控制建议第83-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6.1 总结第87-88页
        6.1.1 本文开展的工作第87-88页
        6.1.2 研究创新点第88页
    6.2 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软著及参与项目情况)第97-99页
附录B (调查问卷)第99-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电池SOC状态和未来能耗预测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估计
下一篇:公路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