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义务教育论文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X县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2-19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一) 选题背景第12-13页
        (二) 选题意义第13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13-14页
        (一) 县域第13页
        (二) 义务教育第13-14页
        (三) 教师流动第14页
        (四) 教育均衡发展第14页
    三、文献综述第14-17页
        (一) 国外的研究第14-16页
        (二) 国内的研究第16-17页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19页
        (一) 研究思路第17-18页
        (二)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一章 X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的基本现状第19-28页
    第一节 X县的基本概况第19页
    第二节 X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的政策概况第19-23页
        一、X县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第19-20页
        二、X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政策概述第20-23页
    第三节 X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的概况第23-26页
        一、流动教师的数量第23-24页
        二、流动教师的年龄结构第24页
        三、流动教师的职称结构第24-25页
        四、流动教师的学科结构第25页
        五、流动教师的流向结构第25-26页
    第四节 X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一、流动教师比例的问题第26页
        二、流动教师的年龄结构问题第26页
        三、流动教师的职称结构问题第26页
        四、流动教师的学科结构问题第26-27页
        五、流动教师的流向结构问题第27-28页
第二章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8-40页
    第一节 教师的个人因素第28-34页
        一、对教师流动的认知和态度第28-31页
        二、教师自身困难及不利条件第31-34页
    第二节 学校因素第34-37页
        一、学校领导对流动政策的认知与态度第34-35页
        二、学校条件设施对教师流动的影响第35-36页
        三、学校声誉对教师流动的影响第36-37页
    第三节 政府保障措施第37-40页
        一、交通住宿问题第37页
        二、经济补助问题第37-38页
        三、职业发展空间与机会第38-40页
第三章 改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的对策第40-47页
    第一节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观念的转变第40-41页
        一、加强社会媒体对教师流动的宣传第40页
        二、加强校园媒体对教师流动的宣传第40-41页
    第二节 加强教育经费的支持第41-43页
        一、加大对教育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第41-42页
        二、加大对教育落后地区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第42-43页
        三、加大流动津贴的补贴力度第43页
    第三节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43-45页
        一、完善教师的均衡流动路径和制度第43页
        二、建立教师流动的考评和激励措施第43-44页
        三、建立教师流动监督机制第44-45页
    第四节 关注教师的生活困难第45-47页
        一、解决流动教师子女入学难题第45-46页
        二、解决流动教师交通难题第46页
        三、解决流动教师食宿难题第46-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一 访谈提纲第52-53页
附录二 调查问卷第53-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教师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方式、情绪加工偏向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高中艺体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龙泉二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