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旧词新义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9页 |
2.语料选择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版本问题 | 第12-13页 |
一、《六度集经》中旧词新义内涵及判定标准 | 第13-15页 |
(一)旧词新义的内涵 | 第13页 |
(二)旧词新义判定标准 | 第13-15页 |
二、《六度集经》中旧词新义的类型 | 第15-31页 |
(一)旧词产生新的通用词义 | 第15-19页 |
(二)旧词产生新的佛教术语义 | 第19-31页 |
1.一般术语 | 第20-26页 |
2.法数 | 第26-31页 |
三、《六度集经》旧词衍生新义的方式及原因 | 第31-41页 |
(一)旧词衍生新义的方式 | 第31-37页 |
1.词义引申 | 第31-32页 |
2.修辞手段 | 第32-34页 |
3.词性转化 | 第34-35页 |
4.词义灌注 | 第35-37页 |
(二)旧词衍生新义的原因 | 第37-41页 |
1.语言方面 | 第38页 |
2.社会原因 | 第38-39页 |
3.人的认知心理 | 第39-41页 |
四、《六度集经》旧词新义现象的研究价值 | 第41-44页 |
(一)旧词新义词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 | 第41-42页 |
1.增补义位 | 第41-42页 |
2.提前书证 | 第42页 |
(二)旧词新义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