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时代文化的渗透之下的刘禹锡及诗体的概述 | 第8-11页 |
(一)盛唐影响之下的中唐诗歌 | 第8-9页 |
(二)“诗豪”刘禹锡 | 第9页 |
(三)“体”的发展及诗体的完备 | 第9-11页 |
二、刘禹锡诗歌体裁的分类 | 第11-15页 |
(一)古体诗 | 第11-12页 |
(二)乐府诗 | 第12-13页 |
(三)近体诗 | 第13-15页 |
三、刘禹锡诗体创作特点 | 第15-29页 |
(一)“无体不备,蔚为大家” | 第15-17页 |
(二)“七言尤工,五言微弱” | 第17-23页 |
(三)“乐府小章优于大篇” | 第23-27页 |
(四)“工律诗而不工古诗” | 第27-29页 |
四、刘禹锡诗体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 第29-42页 |
(一)对唐代诗歌的继承和发展 | 第29-30页 |
(二)刘禹锡各诗体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及意义 | 第3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