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11-16页 |
1.2.1 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2 道德决策的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2.3 道德决策的态度明确性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1.2.4 “义”与“利”的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2 文化背景与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32页 |
2.1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义”“利”观 | 第19-22页 |
2.2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义”“利”观 | 第22-26页 |
2.2.1 道德理念 | 第22-24页 |
2.2.2 道德哲学 | 第24-26页 |
2.3 道德决策模型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6-30页 |
2.4 盈余管理道德判断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30-32页 |
3 理论基础及假设提出 | 第32-40页 |
3.1 “义”“利”对盈余管理道德决策的影响与研究假设 | 第32-37页 |
3.1.1 “利”对盈余管理道德判断、道德意图的影响与研究假设 | 第32-33页 |
3.1.2 “义”对盈余管理道德判断、道德意图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3 “义”“利”交互对盈余管理道德决策的影响与研究假设 | 第35-37页 |
3.2 盈余管理道德判断对道德意图的影响与研究假设 | 第37-40页 |
4 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 第40-62页 |
4.1 盈余管理道德决策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 | 第40-42页 |
4.1.1 实验方案和研究设计 | 第40-41页 |
4.1.2 相关变量计量 | 第41-42页 |
4.1.3 研究模型设计 | 第42页 |
4.2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42-62页 |
4.2.1 问卷信度检验 | 第43页 |
4.2.2 描述性统计 | 第43-50页 |
4.2.3 单样本检验 | 第50-52页 |
4.2.4 独立样本T检验 | 第52-55页 |
4.2.5 回归分析 | 第55-62页 |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2-6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5.2 政策和建议 | 第63-64页 |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