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投资效率 | 第16页 |
2.1.2 公司治理 | 第16-17页 |
2.1.3 企业绩效 | 第17页 |
2.1.4 中介效应 | 第17-18页 |
2.2 投资效率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2.1 非效率投资的产生原因 | 第18-19页 |
2.2.2 投资效率的制约因素 | 第19页 |
2.3 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 | 第19-21页 |
2.4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 第21-23页 |
2.5 投资效率与企业绩效 | 第23-24页 |
2.6 相互作用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24页 |
2.7 文献评述与启发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 | 第26-36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27页 |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3.1.3 投资扭曲理论 | 第28-29页 |
3.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9页 |
3.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29-36页 |
3.2.1 公司治理对公司投资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31-33页 |
3.2.2 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33-34页 |
3.2.3 基于公司投资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6-42页 |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6页 |
4.2 变量选择及定义 | 第36-39页 |
4.2.1 投资效率的衡量 | 第36-37页 |
4.2.2 公司治理的衡量 | 第37-38页 |
4.2.3 指标的选择和定义 | 第38-39页 |
4.3 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4.3.1 中介效应理论模型 | 第39页 |
4.3.2 中介效应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2-52页 |
5.1 投资效率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5.2 公司治理指标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5.2.1 监督机制评价指标(SUP)建立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5.2.2 激励机制评价指标(INC)建立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5.3.1 分析框架 | 第46-47页 |
5.3.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5.4 进一步研究 | 第49-52页 |
5.4.1 进一步研究设计 | 第49-50页 |
5.4.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2-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53-54页 |
6.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54-56页 |
6.3.1 研究创新 | 第54-55页 |
6.3.2 研究不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