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以往研究的回顾 | 第12-15页 |
1.2.1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特征及要素 | 第17-25页 |
2.1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共同体 | 第17页 |
2.1.2 学习共同体 | 第17-18页 |
2.1.3 教师学习共同体 | 第18-19页 |
2.1.4 教研组 | 第19页 |
2.2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 | 第19-21页 |
2.3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 第21-25页 |
2.3.1 共同体成员 | 第22-23页 |
2.3.2 文化氛围 | 第23-24页 |
2.3.3 管理制度 | 第24页 |
2.3.4 教研组活动 | 第24-25页 |
3 金华二中物理教研组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调查及分析 | 第25-49页 |
3.1 金华二中物理教研组基本概况 | 第25-28页 |
3.1.1 教师团队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3.1.2 教研组目前的常规活动 | 第26-28页 |
3.2 教研组建设情况分析 | 第28-42页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流程 | 第28-29页 |
3.2.2 问卷结构、调研方法及样本结构 | 第29-30页 |
3.2.3 教研组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0-42页 |
3.3 教研活动现场分析 | 第42-45页 |
3.3.1 教研活动的选取 | 第42页 |
3.3.2 教研活动展示 | 第42-45页 |
3.3.3 教研活动评析 | 第45页 |
3.4 教研组的分析与评估 | 第45-49页 |
3.4.1 教研组的优势与特色 | 第45-47页 |
3.4.2 教研组的问题与不足 | 第47-49页 |
4 信息技术促进教研组建设的策略建议 | 第49-64页 |
4.1 完善在线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 | 第49-58页 |
4.1.1 资源库模块 | 第52-53页 |
4.1.2 交流协作模块 | 第53页 |
4.1.3 辅助工具模块 | 第53-54页 |
4.1.4 平台的试用与评价 | 第54-58页 |
4.2 构建健全的教研组管理体系 | 第58-60页 |
4.2.1 健全教研组活动的保障制度 | 第58-59页 |
4.2.2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 第59-60页 |
4.3 构建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 | 第60-62页 |
4.3.1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60-61页 |
4.3.2 评价内容多维化 | 第61页 |
4.3.3 评价方法多样化 | 第61-62页 |
4.4 培育多元化的教研组文化氛围 | 第62-64页 |
4.4.1 创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构建民主型教研组文化 | 第62页 |
4.4.2 建设学习型教研组文化 | 第62-63页 |
4.4.3 建设科研型教研组文化 | 第63页 |
4.4.4 建设合作型教研组文化 | 第63-64页 |
5 结语 | 第64-66页 |
5.1 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第64页 |
5.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