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考虑驾驶风格的换道预警方法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第9-13页
        1.2.1 换道模型第9-11页
        1.2.2 换道预警第11-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基于模糊数学的驾驶人驾驶风格分类第15-31页
    2.1 实验介绍第15-18页
        2.1.1 实验车辆第15页
        2.1.2 实验仪器第15-16页
        2.1.3 实验路段第16-17页
        2.1.4 驾驶人选择第17-18页
    2.2 基于模糊数学的模型建立第18-22页
        2.2.1 数学模型的表述第18-19页
        2.2.2 隶属函数的确定第19-20页
        2.2.3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20-22页
        2.2.4 权重的确定第22页
    2.3 驾驶人驾驶风格分类第22-30页
        2.3.1 确定指标值第22-28页
        2.3.2 驾驶人类型的确定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换道预警主要因素的分析第31-44页
    3.1 实际换道过程的数据分析第31-34页
        3.1.1 AWS 汽车碰撞预警系统第31-32页
        3.1.2 换道轨迹的获取第32-34页
    3.2 车道变换过程的理论分析第34-37页
        3.2.1 车道变换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3.2.2 换道过程的数学分析第35-37页
        3.2.3 车道变换模型验证第37页
    3.3 车道变换过程中S_0、v_M和v_(F_d)的关系第37-42页
        3.3.1 实际车道变换数据第38-41页
        3.3.2 车道变换的预警指标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驾驶人自适应换道预警第44-59页
    4.1 自适应预警第44-54页
        4.1.1 预警指标的实际数据第44-49页
        4.1.2 安全车道变换的预警值及报警率第49-54页
    4.2 预警条件实际数据验证第54-58页
        4.2.1 类型判断第54-55页
        4.2.2 车道变换的预警指标数据第55-57页
        4.2.3 数据验证第57-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结论第59页
    5.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识别性滨水空间营造方法初探--以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滨水空间设计为例
下一篇:乳化型温拌剂在SMA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