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连接处摩擦对离合器接合过程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湿式离合器简介 | 第11-13页 |
1.2.1 湿式离合器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2.2 湿式离合器功率损失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离合器热负荷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1.3.2 离合器压力分布研究 | 第14-15页 |
1.3.3 离合器接合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1.3.4 离合器键连接处摩擦研究 | 第16-17页 |
1.3.5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考虑键摩擦的离合器转矩计算模型 | 第19-35页 |
2.1 离合器摩擦元件花键处受力分析 | 第19-21页 |
2.1.1 摩擦片花键连接处挤压应力的计算 | 第19-20页 |
2.1.2 离合器键摩擦力作用过程分析 | 第20-21页 |
2.2 考虑键摩擦的离合器转矩计算模型 | 第21-27页 |
2.2.1 单摩擦副键摩擦力与比压计算 | 第21-22页 |
2.2.2 多摩擦副比压衰减计算 | 第22-26页 |
2.2.3 考虑键处摩擦力的多摩擦副转矩计算 | 第26-27页 |
2.3 多摩擦副转矩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2.3.1 材料参数对多摩擦副转矩影响 | 第28-30页 |
2.3.2 结构参数对多摩擦副转矩影响 | 第30-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湿式离合器单摩擦副滑摩过程转矩特性 | 第35-48页 |
3.1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 第35-36页 |
3.2 湿式离合器单摩擦副滑摩转矩模型 | 第36-42页 |
3.2.1 油膜压力模型 | 第37-38页 |
3.2.2 微凸体接触模型 | 第38-39页 |
3.2.3 承载力模型 | 第39-40页 |
3.2.4 单摩擦副滑摩转矩模型 | 第40-42页 |
3.2.5 数值求解方法 | 第42页 |
3.3 仿真与分析 | 第42-44页 |
3.4 试验结果对比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湿式多片离合器接合过程的仿真与分析 | 第48-65页 |
4.1 湿式多片离合器摩擦副的接合特性 | 第48-52页 |
4.1.1 湿式多片离合器摩擦副的充油特性 | 第48-49页 |
4.1.2 传动系统接合模型 | 第49-52页 |
4.2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52-56页 |
4.2.1 接合过程仿真模型 | 第52-54页 |
4.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4.3 摩擦副工作参数对接合特性的影响 | 第56-60页 |
4.3.1 工作油压对接合特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2 主动端角速度对接合特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3 转动惯量对接合特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静摩擦系数 μs对接合特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 摩擦副数对接合特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离合器滑摩过程转矩特性试验研究 | 第65-75页 |
5.1 试验方案确定 | 第65-67页 |
5.1.1 试验台基本方案 | 第65-66页 |
5.1.2 试验台架方案 | 第66-67页 |
5.2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67-70页 |
5.2.1 动力装置 | 第67页 |
5.2.2 被试离合器包箱 | 第67-68页 |
5.2.3 测试仪器及采集系统 | 第68-70页 |
5.3 试验内容 | 第70页 |
5.3.1 离合器乏油工况试验 | 第70页 |
5.3.2 离合器富油工况试验 | 第70页 |
5.3.3 离合器摩擦副副数的影响 | 第70页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5.4.1 摩擦副转矩温升研究 | 第70-72页 |
5.4.2 富油工况不同摩擦副数转矩对比 | 第72-73页 |
5.4.3 乏油工况不同摩擦副数转矩对比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76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