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碎片化学习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16页 |
1.2.2 研究时间分析 | 第16页 |
1.2.3 研究来源分析 | 第16-18页 |
1.2.4 研究内容分析 | 第18-22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2-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移动互联时代 | 第23页 |
2.1.2 碎片化学习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新建构主义 | 第24-26页 |
2.2.2 联通主义理论 | 第26页 |
2.2.3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6-27页 |
2.2.4 情境认知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碎片化学习问卷设计与初测分析 | 第28-34页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8-29页 |
3.1.1 指标初定 | 第28-29页 |
3.1.2 设计原则 | 第29页 |
3.1.3 施测过程 | 第29页 |
3.2 初测结果的分析 | 第29-34页 |
3.2.1 基本性质分析 | 第29-30页 |
3.2.2 信度分析 | 第30-31页 |
3.2.3 效度分析 | 第31-32页 |
3.2.4 鉴别度分析 | 第32-33页 |
3.2.5 正式问卷的形成 | 第33-34页 |
第4章 碎片化学习影响因素分析与总结 | 第34-58页 |
4.1 碎片化学习现状的分析 | 第34-39页 |
4.1.1 被试的选择与基本分析 | 第34-35页 |
4.1.2 可行性分析 | 第35-39页 |
4.2 碎片化学习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9-54页 |
4.2.1 可行性检验 | 第39-40页 |
4.2.2 变量共同度 | 第40-41页 |
4.2.3 提取公共因子 | 第41-42页 |
4.2.4 因子变量命名与解释 | 第42-44页 |
4.2.5 因子变量得分 | 第44-46页 |
4.2.6 信度分析 | 第46-47页 |
4.2.7 差异性分析 | 第47-53页 |
4.2.8 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4.3 碎片化学习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4-58页 |
4.3.1 理论模型建构 | 第54页 |
4.3.2 模型适配度检验 | 第54-56页 |
4.3.3 数据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第5章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思考与探究 | 第58-67页 |
5.1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相关问题分析 | 第58-62页 |
5.1.1 碎片化学习原因分析 | 第58-59页 |
5.1.2 碎片化学习存在问题分析 | 第59-60页 |
5.1.3 碎片化学习收获分析 | 第60页 |
5.1.4 碎片化学习研究趋势分析 | 第60-62页 |
5.2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优化策略分析 | 第62-67页 |
5.2.1 提高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能力 | 第62-63页 |
5.2.2 管理层面制订相关制度给予推进 | 第63页 |
5.2.3 提供智能友好的碎片化学习支持 | 第63-66页 |
5.2.4 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整合与建构 | 第66-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附录B 初测问卷 | 第75-82页 |
附录C 正式问卷 | 第82-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