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大冶金牛方言入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2-19页
    (一)金牛概况第12-14页
        1.地理概况第12页
        2.建制沿革第12-13页
        3.人文状况第13-14页
    (二)本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材料来源第14-19页
        1.研究现状第14-17页
        2.研究方法第17页
        3.材料来源第17-19页
二、金牛方言音系第19-29页
    (一)声母系统第19-22页
        1.声母表(22 个声母,含零声母 ?)第19-20页
        2.声母例字第20页
        3.声母特点第20-22页
    (二)韵母系统第22-26页
        1.韵母表(69 个韵母,含2个声化韵)第22-23页
        2.韵母例字第23-24页
        3.韵母特点第24-26页
    (三)声调系统第26-29页
        1.声调表(6 个声调)第26-27页
        2.声调例字第27页
        3.声调特点第27-29页
三、中古入声调在金牛方言中的演变第29-59页
    (一)与中古声母的关系第29-40页
        1.与清声母的关系第29-33页
        2.与全浊声母的关系第33-37页
        3.与次浊声母的关系第37-40页
    (二)入声舒化情况第40-47页
        1.清声母入声舒化情况第40-41页
        2.全浊声母入声舒化情况第41-42页
        3.次浊声母入声舒化情况第42-43页
        4.金牛方言入声舒化的特点第43-44页
        5.金牛方言入声舒化的因素第44-47页
    (三)舒入两读和舒声促化情况第47-59页
        1.舒入两读第47-54页
        2.舒声促化情况第54-59页
四、中古入声韵在金牛方言中的演变第59-81页
    (一)中古入声韵在金牛方言中的分化情况第59-77页
        1.中古入声韵在金牛方言中的具体分化情况第59-67页
        2.金牛方言入声韵的中古来源第67-73页
        3.金牛方言入声舒化字的韵母第73-77页
    (二)金牛方言入声韵尾的演变第77-81页
        1.金牛方言中入声韵尾的性质第77-78页
        2.金牛方言入声韵尾的生成过程第78-81页
五、金牛方言中古入声字的文白异读第81-95页
    (一)文白异读的产生第81-91页
        1.古入声字的文白异读情况第81-87页
        2.文白异读的分析第87-91页
    (二)从叠置式音变理论来看金牛方言入声字的文白异读第91-95页
        1.叠置式音变第91页
        2.叠置式音变理论下的入声字文白异读第91-95页
六、金牛方言新老派的入声演变及发展趋势第95-112页
    (一)金牛方言新老派的入声演变第95-109页
        1.新老派入声异读的具体分布表第95-102页
        2.新老派入声异读的分析第102-109页
    (二)金牛方言入声的发展趋势及原因第109-112页
        1.金牛方言入声的发展趋势——消失第109-110页
        2.金牛方言入声消失的原因第110-112页
结论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附录一第117-133页
附录二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汉迂回致使结构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越南学生舌尖后音zh[(?)]、ch[(?)]、sh[(?)]发音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