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推脱视角下消极情感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6-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1.7 本章小节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3-39页 |
2.1 知识隐藏的内涵 | 第23-26页 |
2.1.1 知识隐藏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2 知识隐藏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 第24-26页 |
2.2 知识隐藏的结构与测量 | 第26-28页 |
2.2.1 三维结构及测量 | 第26-27页 |
2.2.2 二维结构及测量 | 第27-28页 |
2.2.3 单维结构及测量 | 第28页 |
2.3 知识隐藏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 | 第28-37页 |
2.3.1 知识隐藏的前因研究 | 第29-34页 |
2.3.2 知识隐藏的结果研究 | 第34-36页 |
2.3.3 知识隐藏行为相关机制研究 | 第36-37页 |
2.4 未来研究展望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39-57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9-43页 |
3.1.1 情感信息理论 | 第39-40页 |
3.1.2 道德推脱理论 | 第40-42页 |
3.1.3 社会学习理论 | 第42-43页 |
3.2 理论模型构建 | 第43-46页 |
3.3 假设提出 | 第46-56页 |
3.3.1 消极情感与知识隐藏行为 | 第46-47页 |
3.3.2 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 第47-51页 |
3.3.3 道德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 第51-56页 |
3.4 本文假设汇总 | 第56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57-66页 |
4.1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 第57-58页 |
4.2 测量工具 | 第58-63页 |
4.3 数据收集 | 第63-64页 |
4.4 样本的描述特征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66-85页 |
5.1 问卷量表信度分析 | 第66-70页 |
5.1.1 消极情感量表信度分析 | 第66-67页 |
5.1.2 道德推脱量表信度分析 | 第67-68页 |
5.1.3 道德型领导量表信度分析 | 第68-69页 |
5.1.4 知识隐藏行为量表信度分析 | 第69-70页 |
5.2 问卷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70-73页 |
5.2.1 消极情感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70-71页 |
5.2.2 道德推脱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71-72页 |
5.2.3 道德型领导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72-73页 |
5.2.4 知识隐藏行为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73页 |
5.3 问卷量表的区分效度分析 | 第73-75页 |
5.4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 第75-76页 |
5.5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 第76-78页 |
5.6 假设检验 | 第78-83页 |
5.6.1 直接效应检验 | 第78页 |
5.6.2 中介效应检验 | 第78-81页 |
5.6.3 调节效应检验 | 第81-82页 |
5.6.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82-83页 |
5.7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83-84页 |
5.8 本章小节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97页 |
6.1 研究结果讨论 | 第85-90页 |
6.1.1 消极情感与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关系 | 第85-86页 |
6.1.2 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 第86-87页 |
6.1.3 道德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 第87-90页 |
6.2 研究结果总结 | 第90页 |
6.3 研究意义 | 第90-93页 |
6.3.1 理论意义 | 第90-92页 |
6.3.2 现实意义 | 第92-93页 |
6.4 研究不足 | 第93-95页 |
6.5 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5页 |
附录 | 第105-11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11-11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