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1.1.1 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5页 |
1.1.2 引射器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1.3 引射器的分类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1.1 理论机理研究 | 第18-20页 |
1.1.2 数值计算研究 | 第20-22页 |
1.1.3 多喷嘴引射器研究 | 第22-2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4-36页 |
2.1 物理和计算模型 | 第24-30页 |
2.1.1 慢车状态引射计算模型 | 第24-26页 |
2.1.2 最大起飞状态引射计算模型 | 第26-28页 |
2.1.3 多孔介质模型 | 第28-30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2.2.1 控制方程 | 第30-31页 |
2.2.2 数值方法 | 第31页 |
2.2.3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1页 |
2.3 网格划分 | 第31-33页 |
2.3.1 网格独立性试验 | 第32-33页 |
2.4 湍流模型的可靠性验证 | 第33-35页 |
2.4.1 验证模型 | 第34页 |
2.4.2 结果比较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内置散热器通道中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数值研究 | 第36-72页 |
3.1 前端多孔介质不同流动阻力对引射性能的影响 | 第36-45页 |
3.2 主次流压比对引射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3.3 笛形射流管及多喷嘴分布形式对引射性能的影响 | 第48-57页 |
3.3.1 笛形射流管排数的影响 | 第48-53页 |
3.3.2 多喷嘴分布形式的影响 | 第53-57页 |
3.4 多喷嘴出口型面对引射性能的影响 | 第57-64页 |
3.5 螺旋桨滑流对引射性能的影响 | 第64-7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内置散热器通道中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的实验研究 | 第72-88页 |
4.1 实验系统 | 第72-73页 |
4.2 实验件 | 第73-7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4.4 实验误差 | 第76-77页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7-85页 |
4.5.1 多孔介质模型参数确定 | 第77-79页 |
4.5.2 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的比较 | 第79-81页 |
4.5.3 前端不同多孔介质模型对引射性能的影响 | 第81-83页 |
4.5.4 多喷嘴数目对引射性能的影响 | 第83-84页 |
4.5.5 多喷嘴出口型面对引射性能的影响 | 第84-8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1页 |
5.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88-90页 |
5.1.1 内置散热器通道中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的数值研究 | 第88-89页 |
5.1.2 内置散热器通道中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的实验研究 | 第89-90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