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1 社会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1.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2页 |
1.1.3 基于手持技术的化学实验教学有待进一步研究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手持技术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手持技术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内容的确定 | 第16-17页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的确定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与指导价值 | 第18-25页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20页 |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0-23页 |
2.3 合作学习理论 | 第23-25页 |
3 教材中“食物中铁元素含量测定”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25-36页 |
3.1 教科书中本专题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25-30页 |
3.2 人教版、苏教版以及鲁科版教材该部分内容的比较分析与结论建议 | 第30-36页 |
4 教材中“食物中铁元素含量”内容的系统实验研究 | 第36-43页 |
4.1 实验原理 | 第36页 |
4.2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36-37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37-40页 |
4.3.1 校正色度计和设置数据采集器的参数 | 第37页 |
4.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4.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8-39页 |
4.3.4 样品处理与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① 补铁剂中铁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② 食物中铁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4.4 实验结论 | 第40页 |
4.5 教学建议 | 第40-43页 |
5 基于色度传感器测定“食物中铁元素含量”的教学案例开发 | 第43-61页 |
5.1 教学案例设计的依据 | 第43页 |
5.1.1 符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代要求 | 第43页 |
5.1.2 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 第43页 |
5.1.3 体现教育教学理论对该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 第43页 |
5.2 教学过程实施的前期准备 | 第43-45页 |
5.2.1 实验仪器的准备 | 第43-44页 |
5.2.2 实验药品及待测样品的处理 | 第44页 |
5.2.3 学生学习任务的指导 | 第44-45页 |
5.3 《实验化学》模块“物质中铁元素含量测定”的教学设计 | 第45-61页 |
5.3.1 教材分析 | 第45页 |
5.3.2 学情分析 | 第45页 |
5.3.3 教学目标 | 第45-46页 |
5.3.4 教学重难点 | 第46页 |
5.3.5 教学手段与方法 | 第46页 |
5.3.6 教学准备 | 第46页 |
5.3.7 教学过程设计 | 第46-58页 |
5.3.8 板书设计 | 第58页 |
5.3.9 作业设计 | 第58-59页 |
5.3.10 教学设计反思 | 第59-61页 |
6 基于本案例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 第61-63页 |
6.1 前期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 | 第61页 |
6.2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 第61-63页 |
7 论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与未来展望 | 第63-66页 |
7.1 论文研究的阶段成果 | 第63-65页 |
7.2 论文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65-66页 |
7.2.1 论文研究的阶段局限 | 第65页 |
7.2.2 论文研究的未来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一 食物中铁元素含量测定导学案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