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原料概况 | 第11-14页 |
1.1.1 川明参概况 | 第11-12页 |
1.1.2 大枣概况 | 第12-13页 |
1.1.3 枸杞概况 | 第13-14页 |
1.1.4 菊花概况 | 第14页 |
1.2 复合汁饮料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川明参饮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 第15-21页 |
1.3.1 饮料的褐变及其解决办法 | 第15-17页 |
1.3.2 饮料的稳定性研究 | 第17-21页 |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3 实验设计与指标测定方法 | 第23-33页 |
2.3.1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第23-26页 |
2.3.2 川明参浆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控制 | 第26页 |
2.3.3 川明参浆液化、糖化工艺的研究 | 第26-27页 |
2.3.4 饮料风味配方的研究 | 第27-28页 |
2.3.5 饮料稳定性的工艺研究 | 第28-30页 |
2.3.6 成品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2.3.7 饮料褐变及稳定性的指标测定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69页 |
3.1 热烫工艺的研究 | 第33-35页 |
3.1.1 热烫温度对褐变指数和总色差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2 热烫时间对褐变指数和总色差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 护色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35-38页 |
3.2.1 不同护色剂对川明参片护色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复合护色剂的配方确定 | 第36-37页 |
3.2.3 护色时间对川明参片护色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川明参浆液化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38-44页 |
3.3.1 川明参浆料液比的确定 | 第38-39页 |
3.3.2 川明参浆液化温度的确定 | 第39-40页 |
3.3.3 川明参浆液化pH的确定 | 第40页 |
3.3.4 川明参浆液化酶添加量的确定 | 第40-41页 |
3.3.5 川明参浆液化时间的确定 | 第41-42页 |
3.3.6 川明参浆液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42-43页 |
3.3.7 川明参浆液化最佳工艺的验证试验 | 第43-44页 |
3.4 川明参浆糖化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44-51页 |
3.4.1 川明参浆糖化酶用量的确定 | 第44-45页 |
3.4.2 川明参浆糖化pH的确定 | 第45页 |
3.4.3 川明参浆糖化温度的确定 | 第45-46页 |
3.4.4 川明参浆糖化时间的确定 | 第46-47页 |
3.4.5 川明参浆糖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47-51页 |
3.4.6 川明参浆糖化最佳工艺的验证试验 | 第51页 |
3.5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的配方 | 第51-56页 |
3.5.1 混合汁比例的确定 | 第51-52页 |
3.5.2 复合饮料基本配方的确定 | 第52-55页 |
3.5.3 饮料的增味实验 | 第55-56页 |
3.6 饮料稳定性实验 | 第56-62页 |
3.6.1 稳定剂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59页 |
3.6.2 均质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59-62页 |
3.7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的质量指标 | 第62-63页 |
3.7.1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成品照片 | 第62页 |
3.7.2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的质量指标 | 第62-63页 |
3.8 贮藏期稳定性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3.8.1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贮藏期间感官评价值的变化 | 第63-64页 |
3.8.2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贮藏期间pH的变化 | 第64页 |
3.8.3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贮藏期间褐变指数的变化 | 第64-65页 |
3.8.4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贮藏期间浊度的变化 | 第65-66页 |
3.8.5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 第66页 |
3.8.6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贮藏期间粘度的变化 | 第66-67页 |
3.8.7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贮藏期间离心沉淀率的变化 | 第67-68页 |
3.8.8 川明参复合汁饮料贮藏期间微生物指标的变化 | 第68-69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69-71页 |
4.1 讨论 | 第69-70页 |
4.2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