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归因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一、韦纳的归因理论 | 第16-17页 |
二、韦纳归因理论的结论 | 第17页 |
第二节 归因理论在国内外教学中的研究 | 第17-1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1-29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理论根据 | 第21页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调查工具 | 第22-24页 |
一、阅读题测试 | 第22页 |
二、调查问卷 | 第22-23页 |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研究步骤 | 第24-26页 |
一、调查方法 | 第24-25页 |
二、数据收集 | 第25页 |
三、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五节 定性研究 | 第26-27页 |
一、研究主题 | 第27页 |
二、问卷调查结果的归因倾向 | 第27页 |
第六节 总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9-45页 |
第一节 学生汉语阅读成绩调查分析 | 第29-31页 |
一、学生在汉语学习取得满意或基本满意成绩的调查结果 | 第29-30页 |
二、学生在汉语学习取得不很满意或很不满意成绩的调查结果 | 第30页 |
三、学生汉语成绩的调查结果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满意归因维度数据分析 | 第31-34页 |
一、两个维度 | 第31-32页 |
二、11 个题项的描述性分析(A卷)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满意归因维度相关性分析 | 第34-37页 |
一、汉语阅读成绩与满意两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二、汉语阅读成绩与满意的11个题项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节 汉语阅读成绩与满意两个维度的回归性分析 | 第37页 |
第五节 不满意归因维度数据分析 | 第37-40页 |
一、两个维度 | 第37-38页 |
二、11 个题项的描述性分析(B卷) | 第38-40页 |
第六节 不满意归因纬度相关性分析 | 第40-42页 |
一、汉语阅读成绩与两个纬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页 |
二、汉语阅读成绩与不满意的11个题项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七节 汉语阅读成绩与不满意两个维度的回归性分析 | 第42页 |
第八节 受试者个体差异分析 | 第42-45页 |
一、性别T-检验 | 第42-43页 |
二、年级T-检验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汉语阅读成绩自我归因定性调查 | 第45-49页 |
第一节 定性调查情况介绍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受访者满意归因 | 第47页 |
第三节 受访者不满意归因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9-54页 |
第一节 主要发现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启示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 | 第52-53页 |
第四节 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9页 |
附录A | 第57-60页 |
附录B | 第60-61页 |
附录C | 第61-67页 |
附录D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