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插图清单 | 第14-16页 |
表格清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自动控制技术概述 | 第18-19页 |
1.3 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概述 | 第19-20页 |
1.4 温度控制技术概述 | 第20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建模分析 | 第23-45页 |
2.1 液压同步系统设计 | 第23-27页 |
2.1.1 几种常见液压同步回路 | 第23-26页 |
2.1.2 双液压缸同步系统设计 | 第26-27页 |
2.2 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计算 | 第27-39页 |
2.2.1 电液伺服阀传递函数 | 第27-28页 |
2.2.2 四通阀控对称液压缸传递函数 | 第28-32页 |
2.2.3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传递函数 | 第32-36页 |
2.2.4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数学模型计算 | 第36-39页 |
2.3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分析 | 第39-43页 |
2.3.1 时域法分析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 第39-41页 |
2.3.2 频域法分析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 第41-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45-62页 |
3.1 常规PID控制算法 | 第45-46页 |
3.1.1 PID控制概述 | 第45-46页 |
3.1.2 PID参数整定 | 第46页 |
3.2 模糊控制算法 | 第46-52页 |
3.2.1 模糊控制概述 | 第46-47页 |
3.2.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7-52页 |
3.3 模糊自适应PD控制器设计 | 第52-56页 |
3.3.1 模糊自适应PD控制 | 第52-53页 |
3.3.2 电液伺服系统模糊自适应PD控制器设计 | 第53-56页 |
3.4 混合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56-61页 |
3.4.1 混合模糊PID控制 | 第56-57页 |
3.4.2 温度控制系统混合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57-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基于AMESim/Simulnik的电液伺服系统仿真研究 | 第62-72页 |
4.1 联合仿真平台概述 | 第62-65页 |
4.1.1 AMESim简介 | 第62页 |
4.1.2 MATLAB/Simulink简介 | 第62-63页 |
4.1.3 联合仿真设置 | 第63-65页 |
4.2 电液伺服系统联合仿真 | 第65-68页 |
4.2.1 联合建模参数 | 第65页 |
4.2.2 联合仿真模型 | 第65-68页 |
4.3 电液伺服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4.3.1 仿真参数设定 | 第68页 |
4.3.2 系统无扰动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4.3.3 系统加扰动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基于WinCC/MATLAB的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研究 | 第72-83页 |
5.1 基于OPC的WinCC与MATLAB通讯 | 第72-73页 |
5.1.1 OPC技术 | 第72页 |
5.1.2 西门子WinCC简介 | 第72页 |
5.1.3 WinCC与MATLAB的通讯实现 | 第72-73页 |
5.2 WinCC与PLC的TCP/IP通讯 | 第73-75页 |
5.2.1 PLC简介 | 第73页 |
5.2.2 TCP/IP协议 | 第73-74页 |
5.2.3 WinCC7.0与西门子S7-315 PLC的TCP/IP通讯 | 第74-75页 |
5.3 温度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建立 | 第75-80页 |
5.3.1 温度控制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 第76页 |
5.3.2 PLC程序设计 | 第76-79页 |
5.3.3 建立Simulink实时控制的算法模型 | 第79-80页 |
5.4 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 第80-81页 |
5.4.1 实验参数设定 | 第80页 |
5.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3页 |
6.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