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液体中性蛋白酶的制备、稳定性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中性蛋白酶第12-16页
        1.1.1 中性蛋白酶的定义第12页
        1.1.2 中性蛋白酶的来源第12页
        1.1.3 中性蛋白酶的提取工艺第12-13页
        1.1.4 中性蛋白酶的应用第13-15页
        1.1.5 中性蛋白酶的研究发展趋势第15-16页
    1.2 液体蛋白酶制剂第16-18页
        1.2.1 液体蛋白酶制剂的制备第16页
        1.2.2 蛋白酶液的澄清手段第16-17页
        1.2.3 蛋白酶液的浓缩手段第17页
        1.2.4 提高液体蛋白酶稳定性的手段第17-18页
    1.3 胶原多肽概述第18-21页
        1.3.1 胶原多肽简介第18页
        1.3.2 水产加工下脚料第18-19页
        1.3.3 鱼皮胶原多肽制备第19页
        1.3.4 鱼皮胶原多肽活性第19-21页
第二章 液体中性蛋白酶的制备第21-35页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1页
    2.2 分析方法第21-22页
        2.2.1 蛋白含量测定第21-22页
        2.2.2 蛋白酶酶活的测定第22页
        2.2.3 脱色率测定第22页
    2.3 试验方法第22-25页
        2.3.1 硫酸铵沉淀第22页
        2.3.2 脱色介质筛选第22-23页
        2.3.3 D380(Cl)型树脂的脱色条件优化第23-24页
        2.3.4 超滤浓缩第24-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33页
        2.4.1 硫酸铵沉淀第25页
        2.4.2 脱色介质筛选第25-27页
        2.4.3 D380(Cl)型树脂的脱色条件第27-33页
        2.4.4 超滤浓缩结果第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液体中性蛋白酶的稳定性第35-46页
    3.1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第35页
        3.1.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5页
        3.1.2 分析方法第35页
    3.2 试验方法第35-37页
        3.2.1 pH对酶活稳定性的影响第36页
        3.2.2 金属离子对酶活稳定性的影响第36页
        3.2.3 醇类对酶活稳定性的影响第36页
        3.2.4 糖类对酶活稳定性的影响第36页
        3.2.5 其他添加剂对酶活稳定性的影响第36页
        3.2.6 复合稳定剂的配方挑选、优化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5页
        3.3.1 最稳定pH的确定第37页
        3.3.2 金属离子种类的确定第37-39页
        3.3.3 醇类种类的确定第39页
        3.3.4 糖类种类的确定第39-40页
        3.3.5 其他添加剂种类的确定第40-42页
        3.3.6 长效试验时间的确定第42页
        3.3.7 复合稳定剂配方确定及效果第42-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中性蛋白酶应用初探——制备鱼皮胶原多肽第46-57页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46页
    4.2 分析方法第46-48页
        4.2.1 水解度测定方法第46-47页
        4.2.2 DPPH清除率的测定第47页
        4.2.3 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第47页
        4.2.4 超氧阴离子O_2~-清除率的测定第47页
        4.2.5 蛋白含量测定第47-48页
    4.3 试验方法第48-49页
        4.3.1 鱼皮的预处理第48页
        4.3.2 温度对水解度的影响第48页
        4.3.3 初始pH值对水解度的影响第48页
        4.3.4 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第48页
        4.3.5 加酶量对水解度的影响第48页
        4.3.6 料液比对水解度的影响第48-49页
        4.3.7 PB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第49页
        4.3.8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第49页
        4.3.9 酶解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初步评价第49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4.4.1 温度的确定第49-50页
        4.4.2 初始pH值的确定第50页
        4.4.3 时间的确定第50-51页
        4.4.4 加酶量的确定第51页
        4.4.5 料液比的确定第51-52页
        4.4.6 PB试验结果第52页
        4.4.7 响应面法确定最佳酶解条件第52-54页
        4.4.8 酶解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初步评价第54-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结果与展望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株产壳聚糖酶的海洋菌株Y-116的鉴定、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臭氧减菌化处理罗非鱼片冰温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蛋白质降解抑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