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农村流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Z市三所小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缘由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相关的概念的界定第12-14页
        1.2.1 农村流动务工人员第12-13页
        1.2.2 农村流动儿童第13页
        1.2.3 公平及教育公平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19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2 国内研究概况第16-19页
        1.3.3 目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第19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1页
        1.4.1 研究视角的选择与思路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3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Z市农村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现状及分析第21-29页
    2.1 流动儿童教育的基本情况第21-22页
        2.1.1 流动儿童的入学渠道第21-22页
        2.1.2 流动儿童的入学条件第22页
    2.2 学校教育及管理现状第22-26页
        2.2.1 流动儿童的在校的学习状况第22-23页
        2.2.2 大规模班级长期存在、生源杂、流动性强第23-24页
        2.2.3 教育经费与师资不足第24-25页
        2.2.4 教师心理、生理负担重第25-26页
        2.2.5 学校教师绩效管理待优化第26页
    2.3 家庭教育与管理现状第26-29页
        2.3.1 流动儿童的居住环境第26页
        2.3.2 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第26-27页
        2.3.3 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第27-28页
        2.3.4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能力偏弱第28-29页
第三章 农村流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29-37页
    3.1 受教起点、过程、结果存在不公平现象第29-31页
        3.1.1 受教育机会存在不公平现象第29-30页
        3.1.2 教育过程不公平第30页
        3.1.3 教育结果不公平第30-31页
    3.2 城市融合度差第31-33页
        3.2.1 同伴关系融合方面第31-32页
        3.2.2 师生关系融合方面第32-33页
        3.2.3 学校及社会融合方面第33页
    3.3 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第33-37页
        3.3.1 生活适应方面第34页
        3.3.2 行为适应方面第34-35页
        3.3.3 心理适应方面第35-37页
第四章 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37-45页
    4.1 政府方面第37-40页
        4.1.1 督促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积分落户制度第37-38页
        4.1.2 落实配套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体系第38-39页
        4.1.3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拓宽投资渠道,严格监督费用去向第39-40页
    4.2 学校方面第40-42页
        4.2.1 加大公办学校接受能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第40-41页
        4.2.2 拓宽家校联系渠道,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第41-42页
        4.2.3 创造良好校园氛围,促流动儿童同伴间的融合第42页
    4.3 社会方面第42-45页
        4.3.1 发挥大众媒体宣传力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第42-43页
        4.3.2 优化社区环境,创新社区管理,营造良好社区氛围第43-45页
第五章 对农村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的展望第45-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55页
附录A第55-57页
附录B第57-61页
附录C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在日本的翻译状况及其影响
下一篇:动态离散选择模型的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