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沦陷区概况及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暴行论文

抗战初期侵华日军江南五城大屠杀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7页
    一、选题的渊源与意义第8-9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9-15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四、创新点与难点第16-17页
第一章 抗战初期江南战场的形势及国民政府的应对第17-32页
    第一节 日军在上海及南京的战略企图第17-26页
        一、日军的“不扩大”方针第17-20页
        二、逐步扩大——从上海派遣军到华中方面军第20-23页
        三、突破“制令线”与攻略南京城第23-26页
    第二节 中国军队的应对第26-31页
        一、淞沪抗战前的备战和部署第26-27页
        二、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第27-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二章 血路:日军在江南五城的大屠杀实录第32-63页
    第一节 屠杀序幕:日军在上海的大屠杀第32-44页
        一、日军在上海市区的野蛮屠杀第32-35页
        二、“罗泾惨案”与日军在宝山的大屠杀第35-41页
        三、日军在上海其他郊县的屠杀第41-44页
    第二节 日军在苏州的大屠杀第44-51页
        一、苏州的沦陷第44-45页
        二、日军攻占苏州时制造的屠杀惨案第45-51页
    第三节 日军在无锡、常州的大屠杀第51-58页
        一、锡澄线失守与无锡、常州沦陷第51-52页
        二、日军攻占无锡时制造的屠杀惨案第52-56页
        三、日军攻占常州时制造的屠杀惨案第56-58页
    第四节 日军在镇江的大屠杀第58-62页
        一、镇江沦陷及日军在镇江城内的屠杀第58-59页
        二、句容、丹阳沿途大屠杀第59-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三章 从官兵记录看日军战时心理第63-78页
    第一节 现存日军官兵日记及其价值第63-65页
    第二节 另一个现场:日军士兵的战场记录第65-74页
        一、堀越文男:砍杀——完全按照规范操作第65-68页
        二、牧原信夫:激战——尖兵与敌对峙第68-71页
        三、斋藤次郎:遥拜——故乡的人们在做着什么梦第71-74页
    第三节 日军大屠杀暴行心理机制第74-77页
        一、制度根源——军国主义教育奠定日军屠杀的心理基础第74-75页
        二、内在原因——长期对华战争导致畸形的变态心理第75-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制度因素与日军大屠杀的爆发第78-93页
    第一节 给养就地征发与大屠杀第78-84页
        一、给养就地征发第78-82页
        二、“征发”加剧日军暴行第82-84页
    第二节 俘虏政策与“屠杀令”第84-92页
        一、日军在侵略中国时的俘虏政策第84-86页
        二、追击南京时的屠杀令第86-89页
        三、日军屠杀俘虏从登陆已开始第89-92页
    小结第92-93页
结语第93-95页
附录第95-125页
    附录一 侵华日军江南五城大屠杀日志(1937.8—1937.12)第95-118页
    附录二 参考文献第118-125页
后记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莞市石龙公安分局文职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下一篇:城乡结合部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