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成年人心理学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3-16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理论意义第14-15页
        1.2.3 实践意义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31页
    2.1 新生代农民工第16-19页
        2.1.1 农民工的界定第16-17页
        2.1.2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第17-18页
        2.1.3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第18-19页
        2.1.4 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研究第19页
    2.2 工作压力概况第19-21页
        2.2.1 工作压力的定义第19-20页
        2.2.2 工作压力的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2.3 心理资本第21-25页
        2.3.1 心理资本的含义第21-23页
        2.3.2 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第23-24页
        2.3.3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的研究第24-25页
    2.4 工作倦怠第25-29页
        2.4.1 工作倦怠的含义第25-26页
        2.4.2 工作倦怠的成因模型第26-27页
        2.4.3 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第27-29页
    2.5 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第29-31页
3 研究设计第31-35页
    3.1 研究假设第31页
    3.2 研究对象第31-32页
    3.3 研究工具第32-34页
        3.3.1 新生代农民工情况调查表第32-33页
        3.3.2 工作压力量表第33页
        3.3.3 积极心理资本量表第33-34页
        3.3.4 工作倦怠量表(MBI-GS)第34页
    3.4 统计方法第34-35页
4 研究结果第35-52页
    4.1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的现状第35-40页
        4.1.1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现状第35-37页
        4.1.2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现状第37-38页
        4.1.3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倦怠现状第38-40页
    4.2 相关分析第40-41页
        4.2.1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与心理资本的相关分析第40页
        4.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第40-41页
        4.2.3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第41页
    4.3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第41-42页
        4.3.1 三个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第41-42页
        4.3.2 工作压力各维度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第42页
    4.4 中介变量的验证第42-47页
        4.4.1 心理资本在工作与非工作冲突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4-45页
        4.4.2 心理资本在责任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5-46页
        4.4.3 心理资本在角色冲突和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低落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6-47页
        4.4.4 心理资本在工作质量和玩世不恭、个人成就感低落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7页
    4.5 调节变量的验证第47-52页
        4.5.1 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情绪衰竭中的调节作用分析第48-50页
        4.5.2 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玩世不恭中的调节作用分析第50-52页
5 讨论第52-59页
    5.1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第52-54页
        5.1.1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第52-53页
        5.1.2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的现状分析第53-54页
        5.1.3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第54页
    5.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的关系讨论第54-56页
        5.2.1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与心理资本的关系讨论第54-55页
        5.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讨论第55页
        5.2.3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讨论第55-56页
    5.3 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的讨论第56-59页
        5.3.1 中介作用的讨论第56页
        5.3.2 调节作用的讨论第56-59页
6 结论与建议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页
    6.2 建议第59-61页
7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1-62页
    7.1 研究工具的局限性第61页
        7.1.1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第61页
        7.1.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第61页
        7.1.3 研究因素的局限性第61页
    7.2 研究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附录:问卷资料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层箍筋约束下混凝土柱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图里翻译规范论视角下小说《长恨歌》英译本中上海市民文化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