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一、选题来源 | 第9-10页 |
| (一)学生评教制度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第9页 |
| (二)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 | 第11页 |
| (二)教学评价 | 第11-12页 |
| (三)学生评教 | 第12页 |
| 四、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 (一)难点 | 第16页 |
| (二)创新点 | 第16-17页 |
| 六、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 (二)个案研究法 | 第17页 |
| (三)因素分析法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制度产生的因素分析 | 第18-22页 |
| 一、内在因素 | 第18-19页 |
| (一)“学生大学”的传统奠定了学生评教制度的基础 | 第18页 |
| (二)德国选课制度促进了学生评教制度的产生 | 第18-19页 |
| (三)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学生评教制度的发展 | 第19页 |
| (四)学生评教制度是解决教学质量下降的有效选择 | 第19页 |
| 二、外部原因 | 第19-22页 |
| (一)美国社会民主开放分权思想对学生评教制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二)美国发达的市场文化对学生评教制度的影响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现行制度分析 | 第22-34页 |
| 一、学生评教的形式 | 第22-26页 |
| (一)量表评价 | 第22-24页 |
| (二)书面评价 | 第24-25页 |
| (三)面对面评价 | 第25-26页 |
| 二、学生评教的实施 | 第26-29页 |
| (一)前期宣传与准备 | 第26-27页 |
| (二)评教开展与操作 | 第27-28页 |
|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8-29页 |
| 三、学生评教的保障 | 第29-32页 |
| (一)全面反映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内容 | 第29-30页 |
| (二)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辅助 | 第30页 |
| (三)教学发展机构的保障 | 第30-32页 |
| 四、学生评教的功能 | 第32-34页 |
| (一)帮助教师改善教学 | 第32页 |
| (二)辅助学生选修课程 | 第32-33页 |
| (三)协助学校人事决策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的启示 | 第34-40页 |
| 一、正确认识学生评教的意义 | 第34-35页 |
| 二、拓展学生评教的方式 | 第35页 |
| 三、强化学生评教的过程管理 | 第35-36页 |
| (一)加强评教的宣传工作 | 第36页 |
| (二)严格评教的实施工作 | 第36页 |
| (三)优化评教结果的操作 | 第36页 |
|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 第36-38页 |
| (一)建立全面反映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指标体系 | 第36-37页 |
| (二)设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 (三)制定满足课程和教学个性化的评教指标体系 | 第38页 |
| 五、健全学生评教活动的保障机制 | 第38-40页 |
| (一)对教务处职能进行完善,为学生评教活动提供支持 | 第38-39页 |
| (二)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作用,方便学生评教活动的进行 | 第39页 |
| (三)做好对评教结果的运用,切实保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 第39-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