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鄂尔多斯民歌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绪论第18-33页
    1.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第18-25页
        1.1 研究对象第18-2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5页
    2. 前人研究成果及资料来源第25-29页
        2.1 研究成果综述第25-28页
        2.2 田野工作及资料运用第28-29页
    3.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29-33页
        3.1 相关理论第29-31页
        3.2 研究方法第31-33页
第一章 鄂尔多斯民歌产生的地域环境与文化背景第33-56页
    1.1 地域特征第33-34页
        1.1.1 “河套”地貌第33-34页
        1.1.2 民族交融的“金三角”第34页
    1.2 文化背景第34-42页
        1.2.1 匈奴文化第35-36页
        1.2.2 鲜卑文化第36-38页
        1.2.3 突厥、党项与鄂尔多斯第38-39页
        1.2.4 蒙古族与鄂尔多斯第39-42页
            1.2.4.1 四大斡耳朵与鄂尔多斯人第39-40页
            1.2.4.2 鄂尔多斯部的祖先第40-41页
            1.2.4.3 鄂尔多斯部进驻"宝日陶亥"第41-42页
    1.3 草原音乐"第42-54页
        1.3.1 匈奴民歌第42-45页
            1.3.1.1 匈奴“呼麦”、胡笳艺术第43页
            1.3.1.2 匈奴“呼麦”歌者——车子第43-44页
            1.3.1.3 《胡笳十八拍》第44页
            1.3.1.4 鼓吹乐第44-45页
        1.3.2 鲜卑民歌第45-46页
        1.3.3 敕勒牧歌第46-47页
        1.3.4 蒙古族民歌第47-54页
            1.3.4.1 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第47-48页
            1.3.4.2 蒙古族音乐的发展第48-51页
            1.3.4.3 蒙古族鄂尔多斯民歌音乐风格的形成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二章 鄂尔多斯民歌的崇拜原型及人文特质第56-92页
    2.1 鄂尔多斯民歌的生命意识与自然崇拜第56-72页
        2.1.1 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生活意识第57-63页
        2.1.2 自然崇拜观:“天、地、人”共生理念第63-67页
        2.1.3 鄂尔多斯民歌: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第67-72页
    2.2 “长生天”崇拜第72-78页
        2.2.1 “长生天”崇拜与萨满教第72-74页
        2.2.2 鄂尔多斯民歌与藏传佛教第74-78页
    2.3 圣主崇拜第78-90页
        2.3.1 永不熄灭的神灯:达尔扈特蒙古部落与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第79-80页
        2.3.2 成吉思汗陵祭祀仪式音乐第80-85页
        2.3.3 鄂尔多斯颂歌第85-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三章 鄂尔多斯民歌的审美形态第92-128页
    3.1 宫廷音乐-祭祀音乐-民俗音乐:鄂尔多斯音乐美学的基本领域第92-98页
        3.1.1 宫廷音乐第92-94页
            3.1.1.1 元代宫廷歌舞遗存第92-94页
            3.1.1.2 “古如·道”的宫廷遗风第94页
        3.1.2 祭祀音乐第94-97页
            3.1.2.1 成吉思汗陵祭祀歌曲——十二首天歌第95-96页
            3.1.2.2 十二首天歌的音乐形态第96-97页
        3.1.3 民俗音乐第97-98页
    3.2 民歌——鄂尔多斯蒙古族乐感精神的"百科全书"第98-109页
        3.2.1 游牧生活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第99-100页
        3.2.2 民歌与伦理道德塑造及人格培养第100-104页
        3.2.3 追求“真、善、美”,感悟生命意义——《六十个美好》为例第104-109页
    3.3 鄂尔多斯民歌的内容表达及其审美类型第109-120页
        3.3.1 民歌——鄂尔多斯人民生活的壮丽画卷第109-110页
        3.3.2 鄂尔多斯民歌的审美类型第110-120页
            3.3.2.1 优美清丽型第110-113页
            3.3.2.2 热情豪放型第113页
            3.3.2.3 深沉内敛型第113-116页
            3.3.2.4 慷慨激越型第116-117页
            3.3.2.5 欢快活泼型第117-119页
            3.3.2.6 诙谐幽默型第119-120页
            3.3.2.7 庄严肃穆型第120页
    3.4 社会变迁——民歌转型——审美延展第120-126页
        3.4.1 内容上的变化第121-125页
            3.4.1.1 草原游牧——定居农耕第121-122页
            3.4.1.2 外族入侵——爱国保家第122-123页
            3.4.1.3 反抗压迫——向往革命第123-125页
        3.4.2 形式上的延展第125-126页
            3.4.2.1 漫翰调第125-126页
            3.4.2.2 二人台第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四章 鄂尔多斯民歌音乐本体的审美分析第128-152页
    4.1 调式基础与调性思维第128-131页
        4.1.1 调式基础第128-129页
        4.1.2 调性思维第129-131页
    4.2 旋法特征及结构特点第131-144页
        4.2.1 旋法特征第131-142页
        4.2.2 结构特点第142-144页
    4.3 歌词结构与修辞手法第144-151页
        4.3.1 词体结构第145-147页
        4.3.2 韵律特征第147-148页
        4.3.3 修辞手法第148-151页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第五章 鄂尔多斯民歌的文化解读第152-199页
    5.1 宴歌(奈日·道)与“族群和谐”观第152-165页
        5.1.1 宴会“奈日”在蒙古族社会生活的意义第153-156页
            5.1.1.1 宫廷宴会第154-155页
            5.1.1.2 民俗仪式宴会第155页
            5.1.1.3 日常宴会第155-156页
        5.1.2 宴歌的审美特征第156-159页
            5.1.2.1 “奈日”仪式:“|开宴三首歌”的审美意义第157-158页
            5.1.2.2 歌手、乐手与听众的互动第158-159页
        5.1.3 “奈日”活动与民歌的传播与普及第159-165页
            5.1.3.1 歌手-崇高的称号第160页
            5.1.3.2 民歌传承的基本渠道: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民俗传承第160-161页
            5.1.3.3 歌手与民众:“群体——个体——族群”的互动与转化第161-165页
    5.2 赞歌、颂歌与英雄崇拜观第165-169页
        5.2.1 草原文化中的英雄情结第165-166页
        5.2.2 英雄赞歌中的刚健之美第166-167页
        5.2.3 古代武士思乡曲中的悲怆之美第167-169页
    5.3 鄂尔多斯民歌与尊母文化第169-176页
        5.3.1 蒙古族女性在游牧生活中的崇高地位第171页
        5.3.2 思乡情结与尊母情结的完美统一第171-173页
        5.3.3 养育——教诲——反哺第173-176页
    5.4 鄂尔多斯民歌与骏马文化第176-185页
        5.4.1 民歌中的骏马形象:标题化与符号化第177-181页
        5.4.2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叛逆与回归第181-183页
        5.4.3 《乌仁唐奈》:牧人与骏马——结成命运共同体第183-185页
    5.5 鄂尔多斯民歌与爱情文化第185-197页
        5.5.1 歌唱美好爱情,追求婚姻自由第185-186页
        5.5.2 反抗买办婚姻,控诉封建礼教第186-190页
        5.5.3 勇于承受失恋,积极面对人生第190-197页
    本章小结第197-199页
结语第199-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3页
致谢第213-215页
附录第215-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危机传播手册》(第二十五章)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空间文本相似性搜索问题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