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验研究--以初中历史课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问题提出和研究概述 | 第11-22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1.国家政策背景 | 第11-12页 |
| 2.理论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3.现实发展背景 | 第13-14页 |
| (二)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 1.国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2.国内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 2. 现实意义 | 第19页 |
| (四)研究假设及变量 | 第19-20页 |
| 1.研究假设 | 第19页 |
| 2.研究变量 | 第19-20页 |
| (五)实验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 (六)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1.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 2.实验研究法 | 第22页 |
| 3.调查问卷法 | 第22页 |
| 4.比较研究法 | 第22页 |
| 二、理论依据与关键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 (一)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 1.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第23页 |
| 2.混合式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页 |
| 4.分布式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 (二)关键概念辨析 | 第25-26页 |
| 1.微课 | 第25页 |
| 2.教育信息化 | 第25-26页 |
| 3.信息化教学 | 第26页 |
| 三、实验研究前期准备分析 | 第26-30页 |
| (一)研究可行性分析 | 第27-28页 |
| 1.实验条件分析 | 第27页 |
| 2.实验环境分析 | 第27-28页 |
| (二)实验对象选择 | 第28-29页 |
| 1.实验学校选择分析 | 第28页 |
| 2.实验班级选择分析 | 第28页 |
| 3.实验课程选择分析 | 第28-29页 |
| 4.微课资源选择 | 第29页 |
| (三)实验分组 | 第29-30页 |
| 四、实验教学活动 | 第30-38页 |
| (一)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阶段 | 第30-37页 |
| 1.教学目标分析 | 第30-31页 |
| 2.学习者分析 | 第31页 |
| 3.教学内容分析 | 第31页 |
| 4.教学环境分析 | 第31页 |
| 5.教学策略分析 | 第31-32页 |
| 6.教案设计 | 第32-37页 |
| (二)教学实施进行阶段 | 第37页 |
| (三)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价阶段 | 第37-38页 |
| 五、数据分析 | 第38-44页 |
| (一)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 六、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 第44-47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 (二) 微课用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 | 第45页 |
| (三)创新点 | 第45页 |
| (四)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45页 |
| (五)后续研究 | 第45-46页 |
| (六)未来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1 | 第51-56页 |
| 附录 2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