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高一学生羞耻感、自我接纳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2-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1 羞耻感研究综述第13-15页
        1.1.1 概念界定第13-14页
        1.1.2 相关研究第14-15页
        1.1.3 常用测量工具第15页
    1.2 自我接纳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1 概念界定第15-16页
        1.2.2 相关研究第16-17页
        1.2.3 常用测量工具第17页
    1.3 社交回避及苦恼研究综述第17-19页
        1.3.1 概念界定第17-18页
        1.3.2 相关研究第18-19页
        1.3.3 常用测量工具第19页
    1.4 羞耻感、自我接纳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第19-21页
        1.4.1 自我接纳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第20页
        1.4.2 羞耻感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第20页
        1.4.3 自我接纳和羞耻感的关系研究第20-21页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21-23页
    2.1 问题提出第21页
    2.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2.2.1 理论意义第21-22页
        2.2.2 实践意义第22页
    2.3 研究假设第22-23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第23-25页
    3.1 研究对象第23页
    3.2 研究工具第23-24页
        3.2.1 中学生羞耻感量表第23页
        3.2.2 自我接纳问卷(SAQ)第23-24页
        3.2.3 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SAD)第24页
    3.3 研究程序第24-25页
第4章 研究结果第25-38页
    4.1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分析第25-30页
        4.1.1 羞耻感的差异性分析第25-27页
        4.1.2 自我接纳的差异性分析第27-28页
        4.1.3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差异性分析第28-30页
    4.2 羞耻感、自我接纳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分析第30-31页
        4.2.1 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羞耻感的相关分析第30页
        4.2.2 自我接纳与羞耻感的相关分析第30-31页
        4.2.3 自我接纳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分析第31页
    4.3 羞耻感、自我接纳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回归分析第31-34页
        4.3.1 社交回避及苦恼对羞耻感的回归分析第32页
        4.3.2 自我接纳对羞耻感的回归分析第32-33页
        4.3.3 社交回避及苦恼对自我接纳的回归分析第33-34页
    4.4 自我接纳在羞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中介效应分析第34-38页
第5章 分析与讨论第38-47页
    5.1 人口学统计变量的个体差异分析第38-41页
        5.1.1 羞耻感的个体差异分析第38-39页
        5.1.2 自我接纳的个体差异分析第39-40页
        5.1.3 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个体差异分析第40-41页
    5.2 社交回避及苦恼、自我接纳与羞耻感的关系探讨第41-45页
        5.2.1 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羞耻感的关系探讨第41-43页
        5.2.2 自我接纳与羞耻感的关系探讨第43页
        5.2.3 自我接纳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探讨第43-45页
    5.3 羞耻感、自我接纳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预测能力第45页
    5.4 自我接纳在羞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中介作用探讨第45-47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47-50页
    6.1 结论第47页
    6.2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城农村生源初二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状况与干预策略
下一篇:农村小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