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一)农村留守儿童 | 第11页 |
| (二)教育 | 第11-12页 |
|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 第12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黔西南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概况 | 第18-23页 |
| 一、黔西南州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 二、黔西南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举措 | 第20-23页 |
| (一)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 第20-21页 |
| (二)实施网络化跟踪管理 | 第21页 |
|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 第21页 |
| (四)实施立体监护机制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黔西南州8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 第23-35页 |
| 一、调查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 (一)样本选择 | 第23页 |
| (二)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 第23-25页 |
| 二、黔西南州8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 第25-35页 |
| (一)在家庭教育方面 | 第25-29页 |
| (二)在学校教育方面 | 第29-33页 |
| (三)在社会教育方面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5-40页 |
| 一、家庭方面 | 第35-36页 |
| (一)“读书无用论”思想对农村家长的影响较深 | 第35页 |
|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 第35-36页 |
| 二、学校方面 | 第36-38页 |
| (一)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缺乏 | 第36页 |
| (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 第36页 |
| (三)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 (四)农村学校教师的补位意识不足 | 第37-38页 |
| 三、社会方面 | 第38-40页 |
| (一)地域差距导致农村父母不得不选择“离散式”流动迁移 | 第38-39页 |
| (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建议 | 第40-48页 |
| 一、家庭方面 | 第40-41页 |
| (一)重视家庭教育 | 第40-41页 |
| (二)农村家长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 第41页 |
| 二、学校方面 | 第41-44页 |
| (一)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 (二)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全程管理 | 第42页 |
|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 第42-43页 |
|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第43页 |
| (五)依托网络实施远程教育 | 第43页 |
| (六)教师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 第43-44页 |
| 三、政府方面 | 第44-46页 |
| (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 第44页 |
| (二)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44-45页 |
| (三)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条件 | 第45页 |
| (四)强化舆情引导 | 第45-46页 |
| 四、社会方面 | 第46-48页 |
| (一)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管作用 | 第46页 |
| (二)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 第46页 |
| (三)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附件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