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3.1 教学模式 | 第14页 |
1.3.2“学思课堂” | 第14-15页 |
1.3.3 教学合案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文献法 | 第16页 |
1.4.2 比较法 | 第16页 |
1.4.3 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1.4.4 数据分析法 | 第17页 |
1.4.5 实验法 | 第17页 |
1.5 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1.5.1 杜威的教育哲学 | 第17-18页 |
1.5.2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5.3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第19页 |
1.6 研究思路及可行性分析 | 第19-21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6.2 可行性分析 | 第19-21页 |
2“学思课堂”中不同课型教学合案的编写与案例 | 第21-37页 |
2.1 编写的注意事项 | 第21-22页 |
2.2 不同课型教学合案的编写案例 | 第22-35页 |
2.2.1 新授课 | 第22-26页 |
2.2.2 复习课 | 第26-34页 |
2.2.3 习题课 | 第34页 |
2.2.4 试卷讲评课 | 第34-35页 |
2.3 对案例的归纳总结 | 第35-37页 |
3“学思课堂”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 第37-51页 |
3.1“学思课堂”在教学中的基本操作程序 | 第37-38页 |
3.2“学思课堂”实施情况的调查方案 | 第38页 |
3.3“学思课堂”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38-51页 |
3.3.1 调查问卷的前测 | 第39-43页 |
3.3.2 调查问卷的后测 | 第43-45页 |
3.3.3“学思课堂”实施前后学生成绩的对比分析 | 第45-51页 |
3.3.3.1 学生平均成绩分析 | 第45-48页 |
3.3.3.2 学生主观题得分情况分析 | 第48-49页 |
3.3.3.3 学生三次考试分段成绩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4 结论与反思 | 第51-54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4.2 对本研究的反思 | 第52-53页 |
4.3 对实施“学思课堂”的一点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