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8-2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2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第26-29页 |
1.2.1 代际支持 | 第27页 |
1.2.2 健康状况 | 第27-28页 |
1.2.3 医疗消费 | 第28-29页 |
1.3 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 | 第29-35页 |
1.3.1 主要研究问题 | 第29-32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32-35页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35-39页 |
1.4.1 研究主题创新 | 第35-36页 |
1.4.2 研究理论创新 | 第36-37页 |
1.4.3 实证方法创新 | 第37-39页 |
第2章 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 | 第39-61页 |
2.1 医疗消费理论和健康需求 | 第39-49页 |
2.1.1 健康资本需求理论 | 第39-43页 |
2.1.2 医疗服务需求理论 | 第43-47页 |
2.1.3 医疗消费的"接近死亡效应"研究 | 第47-48页 |
2.1.4 医疗消费的计量方法研究 | 第48-49页 |
2.2 代际支持理论和健康效应 | 第49-59页 |
2.2.1 代际支持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检验 | 第49-51页 |
2.2.2 接受子女代际支持与老年健康研究 | 第51-56页 |
2.2.3 提供隔代抚养支持与老年健康研究 | 第56-57页 |
2.2.4 代际支持的"时间--金钱交换"效应研究 | 第57-59页 |
2.3 总结和评述 | 第59-61页 |
第3章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医疗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1-94页 |
3.1 理论分析和模型设定 | 第61-65页 |
3.1.1 理论分析 | 第61-62页 |
3.1.2 模型设定 | 第62-65页 |
3.2 变量说明和描述性分析 | 第65-71页 |
3.2.1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 第65-69页 |
3.2.2 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消费概率密度分布 | 第69页 |
3.2.3 接受子女代际支持与否的老年人医疗消费的比较 | 第69-71页 |
3.3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消费的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71-77页 |
3.3.1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消费影响两部分模型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3.3.2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次数影响的计数模型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3.3.3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门诊和住院费用影响分位数模型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3.4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消费影响的群体差异 | 第77-83页 |
3.4.1 生病条件下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医疗消费影响 | 第77-80页 |
3.4.2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医疗消费影响的城乡差异 | 第80-83页 |
3.5 代际支持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医疗消费边际影响差异 | 第83-91页 |
3.5.1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医疗总费用影响的两部分模型结果 | 第83-84页 |
3.5.2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就医概率的边际影响 | 第84-87页 |
3.5.3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医疗费用的边际影响 | 第87-9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第4章 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的健康效应 | 第94-137页 |
4.1 研究假设和模型设定 | 第94-100页 |
4.1.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第94-96页 |
4.1.2 研究方法和模型设定 | 第96-100页 |
4.2 变量说明和描述性分析 | 第100-110页 |
4.2.1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 第100-108页 |
4.2.2 描述性分析 | 第108-110页 |
4.3 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 | 第110-123页 |
4.3.1 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影响 | 第110-113页 |
4.3.2 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生存持续时间的影响 | 第113-121页 |
4.3.3 代际经济支持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对老年人医疗消费的补偿 | 第121-123页 |
4.4 自然选择和代际经济支持的"死亡率交叉"效应 | 第123-127页 |
4.5 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 | 第127-132页 |
4.5.1 代际经济支持和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Lowess拟合分析 | 第127-130页 |
4.5.2 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影响的(有序)Probit模型分析 | 第130-132页 |
4.6 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临终医疗消费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第5章 代际照料支持对老年人的健康效应 | 第137-170页 |
5.1 理论分析和计量模型设定 | 第137-144页 |
5.1.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第137-139页 |
5.1.2 研究方法和模型设定 | 第139-144页 |
5.2 变量说明和描述性分析 | 第144-149页 |
5.2.1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 第144-145页 |
5.2.2 接受子女照料支持与否的老年人各项特征比较 | 第145-147页 |
5.2.3 代际照料支持与老年人身体健康指标相关性的lowess曲线 | 第147-149页 |
5.3 不考虑异质性代际照料支持健康效应--有序LoGIT模型结果分析 | 第149-151页 |
5.4 代际照料支持的异质性健康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结果分析 | 第151-158页 |
5.4.1 计算倾向得分值:Logit模型 | 第151-153页 |
5.4.2 平均处理效应分析 | 第153-154页 |
5.4.3 匹配效果检验 | 第154-158页 |
5.4.4 稳健性检验 | 第158页 |
5.5 代际照料支持的健康选择效应—联合PROBIT模型结果分析 | 第158-166页 |
5.5.1 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的单方程有序Probit模型结果分析 | 第159-161页 |
5.5.2 子女提供照料支持影响因素的单方程Probit模型结果分析 | 第161-163页 |
5.5.3 似无关双变量联合Probit模型结果分析 | 第163-166页 |
5.6 代际照料支持对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影响机制:异质性健康促进和选择效应 | 第166-16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67-170页 |
第6章 提供隔代抚养对老年人的健康效应 | 第170-197页 |
6.1 研究假设和模型设定 | 第170-174页 |
6.1.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第170-173页 |
6.1.2 研究方法和模型设定 | 第173-174页 |
6.2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分析 | 第174-179页 |
6.2.1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 第174-175页 |
6.2.2 提供隔代抚养与否的老年人各项特征的比较 | 第175-176页 |
6.2.3 隔代抚养和老年人健康指标的相关性的Lowess曲线 | 第176-178页 |
6.2.4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健康效应的方差分析 | 第178-179页 |
6.3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179-189页 |
6.3.1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躯体健康影响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 | 第179-183页 |
6.3.2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 | 第183-187页 |
6.3.3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主观健康影响的Ⅳ-Probit估计结果 | 第187-189页 |
6.4 老年人给予隔代抚养和接受经济支持之间的"时间—金钱交换"效应检验 | 第189-191页 |
6.5 隔代抚养对老年人医疗消费影响的"时间一金钱交换"机制检验 | 第191-19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94-197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197-20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97-200页 |
7.1.1 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的健康效应及其对医疗消费的影响机制 | 第197-199页 |
7.1.2 代际照料支持对老年人的健康效应及其对医疗消费的影响机制 | 第199页 |
7.1.3 提供隔代抚养对老年人的健康效应及其对医疗消费的影响机制 | 第199-200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200-202页 |
7.3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202-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14页 |
后记 | 第214-216页 |
致谢 | 第216-21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