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一)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 | 第12-14页 |
| (二)关于实践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四.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五.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六、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一)文献法 | 第15-16页 |
| (二)访谈法 | 第16页 |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一)机制与教育机制 | 第17-18页 |
| (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 | 第18-19页 |
| (三)实施机制与艺术教育实施机制 | 第19-20页 |
| 二、理论基础及运用的可行性 | 第20-24页 |
| (一) 教育机制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 (二)机制理论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45页 |
| 一.辽宁省部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机制现状 | 第24-38页 |
| (一)形式机制 | 第24-32页 |
| 1.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类型 | 第25-27页 |
| 3、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设置 | 第27-30页 |
| 4、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构成 | 第30页 |
| 5、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 第30-32页 |
| (二)功能机制 | 第32-38页 |
| 1、公共艺术教育的激励与约束 | 第33-35页 |
| 2、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 | 第35-36页 |
| 3、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效果 | 第36-38页 |
| 二.辽宁省部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5页 |
| (一)公共艺术教育形式机制不完善 | 第38-43页 |
| 1、管理机构不健全 | 第38-39页 |
| 2、教育目标不明确 | 第39-41页 |
|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 | 第41-42页 |
| 4、公共艺术课程师资不足 | 第42-43页 |
| (二)公共艺术教育功能机制不健全 | 第43-45页 |
| 1、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 第43页 |
| 2、缺乏有效的制约激励机制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提升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机制的策略 | 第45-50页 |
| 一.完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形式机制 | 第45-47页 |
| (一)设置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 | 第45页 |
| (二)把培养审美素养作为艺术教育的目标 | 第45-46页 |
| (三)艺术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 第46-47页 |
| 二.完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机制 | 第47-50页 |
| (一)提升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 第47页 |
| (二)建设专业、高效的师资队伍 | 第47-48页 |
| (三)建立有效的制约激励机制 | 第48页 |
|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一 | 第53-54页 |
| 附录二 | 第54-56页 |
| 附录三 | 第56-58页 |
|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