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2.1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2.1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及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2.1.1 创新的概念及内涵 | 第16-17页 |
2.1.2 自主创新的概念及内涵 | 第17-19页 |
2.1.3 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内涵 | 第19页 |
2.1.4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 | 第19-23页 |
2.2 国家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29页 |
2.2.1 国家高新区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27页 |
2.2.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7-29页 |
3 国家高新区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9-40页 |
3.1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9-36页 |
3.1.1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 第29-34页 |
3.1.2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3.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36-39页 |
3.2.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历程 | 第36-37页 |
3.2.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现状 | 第37-39页 |
3.3 国家高新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关系 | 第39-40页 |
4 研究方法 | 第40-44页 |
4.1 国家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3页 |
4.1.1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第40页 |
4.1.2 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40-43页 |
4.2 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5 国家高新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 第44-55页 |
5.1 数据收集与计算 | 第44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44-55页 |
5.2.1 聚类分析 | 第44-46页 |
5.2.2 因子分析 | 第46-55页 |
6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5-64页 |
6.1 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 | 第55-58页 |
6.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 | 第58-61页 |
6.3 国家高新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间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 | 第61-6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和结论 | 第64-65页 |
7.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