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女性主观幸福感研究--以贵州郎德上寨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旅游研究中的女性视角 | 第16-21页 |
2.1.1 旅游与女性的研究历程 | 第16-17页 |
2.1.2 旅游目的地女性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2.1.3 旅游与女性的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2.2 主观幸福感 | 第21-25页 |
2.2.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2.2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3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23-24页 |
2.2.4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述评 | 第24-25页 |
2.3 国内外研究不足与本研究创新 | 第25-26页 |
3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 第26-32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3.2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3.2.1 旅游经济影响 | 第28页 |
3.2.2 旅游文化影响 | 第28-29页 |
3.2.3 旅游环境影响 | 第29页 |
3.3 建立模型与假设 | 第29-30页 |
3.4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30-32页 |
4 郎德上寨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 第32-55页 |
4.1 案例地介绍 | 第32-35页 |
4.1.1 郎德上寨概况 | 第32-35页 |
4.1.2“工分制”的旅游发展模式 | 第35页 |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第35-39页 |
4.2.1 信度分析 | 第36页 |
4.2.2 效度分析 | 第36-39页 |
4.3 郎德上寨女性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9-42页 |
4.4 郎德上寨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分析 | 第42-43页 |
4.5 郎德上寨女性的旅游影响感知分析 | 第43-49页 |
4.5.1 旅游经济影响 | 第43-45页 |
4.5.2 旅游文化影响 | 第45-47页 |
4.5.3 旅游环境影响 | 第47-49页 |
4.6 旅游影响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4.7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 第50-55页 |
4.7.1 模型的构建 | 第51-52页 |
4.7.2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 第52-53页 |
4.7.3 假设检验与结论 | 第53-55页 |
5 提升郎德上寨女性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 第55-60页 |
5.1 政府引导:加快郎德旅游二次开发 | 第56-58页 |
5.1.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56页 |
5.1.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第56-57页 |
5.1.3 扩宽旅游收入渠道 | 第57-58页 |
5.2 社区主体:文化自觉和道德规范建设 | 第58-60页 |
5.2.1 全民参与制定村规民约 | 第58-59页 |
5.2.2 发挥寨老的调解作用 | 第59页 |
5.2.3 提高自我认知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61-63页 |
6.2.1 研究局限 | 第61-62页 |
6.2.2 未来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