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1.2.1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2.1 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1.1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 第17-19页 |
2.1.2 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的构建 | 第19-21页 |
2.2 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及经济就业贡献的比较研究 | 第21-24页 |
2.2.1 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的比较 | 第21-23页 |
2.2.2 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就业贡献的比较 | 第23-24页 |
2.3 产业创新效率的研究综述 | 第24-30页 |
2.3.1 产业创新效率的评价模式 | 第26-27页 |
2.3.2 产业创新效率的测算方法 | 第27-29页 |
2.3.3 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的构建及经济就业贡献研究 | 第31-44页 |
3.1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的构建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3.2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的构建 | 第32-37页 |
3.2.1 浙江省三次产业的专利强度测算 | 第32-34页 |
3.2.2 浙江省大类行业的专利强度测算 | 第34页 |
3.2.3 浙江省工业大类行业的专利密集产业目录构建 | 第34-37页 |
3.3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就业贡献研究 | 第37-43页 |
3.3.1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就业贡献 | 第37-40页 |
3.3.2 与国内外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比较 | 第40-41页 |
3.3.3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基于DEA模型的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研究 | 第44-58页 |
4.1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评价方法 | 第44-48页 |
4.1.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理论 | 第44-47页 |
4.1.2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三阶段分析模型 | 第47-48页 |
4.2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评价 | 第48-55页 |
4.2.1 浙江省专利密集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评价及比较 | 第48-51页 |
4.2.2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各阶段的创新效率评价 | 第51-55页 |
4.3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7页 |
5.1 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 第58-61页 |
5.1.1 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 第58-59页 |
5.1.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59-61页 |
5.2 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6页 |
5.2.1 模型一:整体的综合技术效率为因变量的模型 | 第61-62页 |
5.2.2 模型二:整体的纯技术效率为因变量的模型 | 第62-63页 |
5.2.3 模型三:整体的规模效率为因变量的模型 | 第63-65页 |
5.2.4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72页 |
6.1 结论 | 第67-6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9-70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