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及设备论文--表面处理论文

GLSI多层铜布线低压力低磨料浓度CMP工艺与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3页
 §1-1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第11-20页
  §1-1-1 发展概况第11-13页
  §1-1-2 晶圆尺寸的增加第13-14页
  §1-1-3 特征尺寸的降低第14-15页
  §1-1-4 多层铜互连技术与新材料的引入第15-16页
  §1-1-5 低k介质材料第16-18页
  §1-1-6 进一步发展趋势第18-20页
  §1-1-7 平坦化核心技术难题-碟形坑和蚀坑第20页
 §1-2 低压力低磨料化学机械平坦化工艺设备与材料现状第20-31页
  §1-2-1 低压力低磨料CMP抛光液开发的必要性第27-28页
  §1-2-2 抛光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8-29页
  §1-2-3 低磨料CMP材料去除机理及模型研究现状第29-31页
  §1-2-4 建立低压力低磨料化学机械平坦化模型的必然趋势第31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低压低磨料CMP实验设备和相应碱性抛光液各组分的研究第33-81页
 §2-1 主要实验设备第33-39页
  §2-1-1 抛光机第33-34页
  §2-1-2 原子力显微镜第34-35页
  §2-1-3  XP-300台阶仪第35页
  §2-1-4 电化学工作站第35-36页
  §2-1-5 激光纳米粒度/电位仪第36-37页
  §2-1-6 金相显微镜第37-38页
  §2-1-7 红外光谱仪第38页
  §2-1-8 旋转粘度计第38-39页
 §2-2 低压低磨料条件下碱性抛光液中各组分的研究第39-79页
  §2-2-1 抛光液中螯合剂对铜膜低压低磨料CMP的影响第39-54页
  §2-2-2 抛光液中SiO_2溶胶对铜膜低压低磨料CMP的影响第54-60页
  §2-2-3 抛光液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铜膜低压低磨料CMP的影响第60-69页
  §2-2-4 抛光液中氧化剂对铜膜低压低磨料CMP的影响第69-79页
 §2-3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三章 低压力低磨料铜化学机械平坦化可行性分析第81-122页
 §3-1 高浓缩度抛光液低压力CMP工艺优化第81-87页
  §3-1-1 实验第81-82页
  §3-1-2 结果与讨论第82-87页
 §3-2 低压力下不同尺寸铜线条平坦化效果的研究第87-97页
  §3-2-1 实验第87-93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93-97页
 §3-3 由低压力较高磨料CMP转变到低压力低磨料CMP的理论基础——Cu/SiO_2催化体系在低压低磨料CMP中的应用第97-105页
  §3-3-1 实验第97-98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98-105页
 §3-4 由低压力较高磨料CMP转变到低压力低磨料CMP的理论证明——催化反应对低压低磨料铜模CMP的影响第105-109页
  §3-4-1 实验第105-106页
  §3-4-2 结果与讨论第106-109页
 §3-5 低压低磨料CMP过程中铜布线表面平坦化机理研究第109-121页
  §3-5-1 低压低磨料CMP模型第109-118页
  §3-5-2 低压低磨料平坦化机理第118-119页
  §3-5-3 平坦化结果与讨论第119-121页
 §3-6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四章 低压力低磨料粗抛工艺和机理探索—— 基于微孔道内抛光液平均流速和粗糙材料表面化学反应的铜膜CMP过程中多相化学反应的研究第122-148页
 §4-1 不含添加剂条件下低压低磨料CMP工艺初步探索第123-139页
  §4-1-1 实验第123页
  §4-1-2 结果与讨论第123-139页
 §4-2 低压力低磨料CMP过程中铜膜表面两相化学反应的研究第139-147页
  §4-2-1 实验机理第139-141页
  §4-2-2 实验第141-142页
  §4-2-3 结果与讨论第142-147页
 §4-3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第五章 低压力低磨料精抛工艺和机理探索 ——基于腐蚀抑制剂对铜膜表面复合化学反应两段式分割现象的重现效应的铜互连线碟形坑高度的控制第148-170页
 §5-1 实验第148-149页
 §5-2 化学反应模型第149-154页
  §5-2-1 OX浓度为固定值时的化学反应模型第149-150页
  §5-2-2 CA浓度为固定值时的化学反应模型第150-15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54-168页
  §5-3-1 铜膜反应速率研究第154-163页
  §5-3-2 IODH的控制第163-168页
  §5-3-3 CI对IODH的影响第168页
 §5-4 本章小结第168-170页
第六章 结论第170-173页
 §6-1 结论第170-171页
 §6-2 创新点第171-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82-184页
致谢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电信号波形检测与心律失常分类研究
下一篇:稀土电气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甲烷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