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加弹机温控系统简介 | 第7-8页 |
§1.1.1 加弹机简介 | 第7-8页 |
§1.1.2 加弹机温控器的特点 | 第8页 |
§1.2 现有温度控制的一般处理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8-13页 |
§1.2.1 温度对象一般简化模型和特点 | 第8-9页 |
§1.2.2 PID温度控制 | 第9-10页 |
§1.2.3 传统的PID参数整定方法 | 第10-12页 |
§1.2.4 在线的PID参数自调整自适应控制 | 第12-13页 |
§1.3 自校正PID技术的一般方法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自校正PID控制的基本理论 | 第17-34页 |
§2.1 数字PID控制及其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2.2 自校正调节器概述 | 第20-22页 |
§2.2.1 自适应控制与自校正控制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2 自校正调节器简介 | 第21-22页 |
§2.3 基于参数模型的自校正PID控制器的极点配置设计方法 | 第22-33页 |
§2.3.1 递推最小二乘辨识 | 第22-25页 |
§2.3.2 差分模型的辨识 | 第25-28页 |
§2.3.3 闭环可辨识条件 | 第28-30页 |
§2.3.4 极点配置自校正PID控制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自校正PID温控器的设计实现 | 第34-46页 |
§3.1 系统参数的辨识 | 第34-39页 |
§3.1.1 温控对象数学模型的确定 | 第34-37页 |
§3.1.2 最小二乘法辨识 | 第37-39页 |
§3.2 控制器参数的计算 | 第39-42页 |
§3.2.1 配置的设计方法 | 第39-41页 |
§3.2.2 闭环稳定性的分析 | 第41-42页 |
§3.3 算法程序及流程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温控器的硬件实现 | 第46-58页 |
§4.1 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总体结构 | 第46-47页 |
§4.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47-53页 |
§4.2.1 主机基本电路设计 | 第47页 |
§4.2.2 键盘、显示部分电路 | 第47-48页 |
§4.2.3 信号检测、A/D转换电路设计 | 第48-52页 |
§4.2.4 输出控制及功放电路 | 第52-53页 |
§4.2.5 芯片地址表 | 第53页 |
§4.3 系统抗干扰设计 | 第53-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温控器的软件实现 | 第58-71页 |
§5.1 软件设计概述 | 第58页 |
§5.2 主要功能模块 | 第58-68页 |
§5.2.1 初始化模块 | 第58-59页 |
§5.2.2 液晶显示模块 | 第59-60页 |
§5.2.3 通道选择模块 | 第60-61页 |
§5.2.4 温度值计算及滤波模块 | 第61-63页 |
§5.2.5 数字输出模块 | 第63-64页 |
§5.2.6 自检模块程序 | 第64-68页 |
§5.3 数据处理模块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温控系统的MATLAB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8页 |
§6.1 MATLAB仿真语言介绍 | 第71-72页 |
§6.2 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6.2.1 参数的辨识与遗忘因子的选择 | 第72-73页 |
§6.2.2 自校正与普通PID两种控制方式的方波信号响应 | 第73-74页 |
§6.2.3 两种控制方式在控制对象变化后的适应性对比 | 第74-76页 |
§6.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6.4 结论 | 第77-7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本文所作的研究工作 | 第78页 |
§7.2 结论 | 第78-79页 |
§7.3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