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11-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一) 外语学习与文化教学 | 第11页 |
(二) 教材的作用 | 第11-12页 |
(三) 中国文化教学的问题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的问题 | 第13页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四、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一、 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 第16-17页 |
(一) 文化意识的定义 | 第16页 |
(二)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 第16-17页 |
二、 文化教学 | 第17-22页 |
(一) 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二) 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 第18-20页 |
1、文化教学与外国语言教学关系 | 第18-19页 |
2、文化教学中的图式理论与文化转移 | 第19-20页 |
(三) 文化教学的原则 | 第20页 |
(四) 文化教学的方法和内容 | 第20-22页 |
1、创建真实的课堂环境 | 第20-21页 |
2、进行文化对比 | 第21页 |
3、传授词汇的文化内涵 | 第21-22页 |
三、 教材文化内容 | 第22-26页 |
(一) 教材文化内容的国内外研究 | 第22-25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2、国内研究 | 第24-25页 |
(二) 教材文化内容的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2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四、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第29-30页 |
五、 教材介绍和取样 | 第30-32页 |
(一) 《新视角研究生英语读说写》介绍 | 第30页 |
(二) 取样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4页 |
一、 《新视角研究生英语读说写》系列教材的文化内容 | 第32-41页 |
(一) 前言 | 第32-33页 |
(二) 阅读文本中的文化内容 | 第33-39页 |
1、英语国家的文化项目 | 第34-36页 |
2、中国文化项目 | 第36页 |
3、世界文化项目 | 第36页 |
4、文化对比 | 第36-37页 |
5、其他文化成分 | 第37页 |
6、文化分布分析 | 第37-39页 |
(三) 文化练习 | 第39-41页 |
1、与阅读相关的文化练习 | 第40页 |
2、与口语相关的文化练习 | 第40页 |
3、与写作相关的文化练习 | 第40-41页 |
二、 参与者对于《新视角研究生英语读说写》系列教材中的文化成分的观点 | 第41-53页 |
(一) 参与者对于文化输入的态度 | 第42-43页 |
(二) 参与者对于文本的评估 | 第43-46页 |
(三) 对于文化练习的评估 | 第46-48页 |
1、对于文化练习的偏好 | 第47页 |
2、对文化练习的评估 | 第47-48页 |
(四) 文化内容的影响 | 第48-49页 |
(五) 参与者对文化教学的评价 | 第49-53页 |
1、《新视角研究生英语读说写》系列教材的文化教学效果 | 第49-52页 |
2、文化教学中的问题和建议 | 第52-53页 |
三、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一、 主要研究结果 | 第54页 |
二、 启发和建议 | 第54-55页 |
(一) 对教学提出的建议 | 第54-55页 |
(二) 对于教材设计的建议 | 第55页 |
(三) 对课堂文化教学的建议 | 第55页 |
三、 本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55-56页 |
附录一 | 第56-58页 |
附录二 | 第58-60页 |
附录三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