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片上电感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论文背景 | 第8-11页 |
| ·片上电感优化的意义 | 第8-9页 |
| ·片上电感的应用 | 第9-11页 |
| ·片上电感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改善金属线片上电感 Q 值 | 第11页 |
| ·金属线片上电感的计算方法 | 第11-12页 |
| ·金属线片上电感形状和结构 | 第12页 |
| ·金属线片上电感优化设计 | 第12-13页 |
| ·金属线片上电感 RLC 模型 | 第13页 |
| ·有源电感和半有源电感 | 第13-14页 |
|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金属线片上电感的物理机理 | 第16-28页 |
| ·电感损耗机制 | 第16-17页 |
| ·金属损耗 | 第16-17页 |
| ·衬底损耗 | 第17页 |
| ·电感寄生效应分析 | 第17-22页 |
| ·阻性寄生 | 第18-20页 |
| ·衬底寄生 | 第20-21页 |
| ·线圈之间寄生 | 第21-22页 |
| ·从工艺上改善金属线片上电感 Q 值的思路 | 第22-26页 |
| ·间断保护环 | 第22-24页 |
| ·偏置 n 阱 | 第24-25页 |
| ·衬底屏蔽层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片上电感的模型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 | 第28-40页 |
| ·片上电感 RLC 模型 | 第28-33页 |
| ·经典 Pi 模型 | 第28-30页 |
| ·变压器模型 | 第30-32页 |
| ·宽带 Pi 模型 | 第32-33页 |
| ·电感 Q 值的评估 | 第33-35页 |
| ·Qemax | 第33页 |
| ·Qconv | 第33-34页 |
| ·Qbw-ps | 第34-35页 |
| ·电感值的计算以及电感的仿真方法 | 第35-39页 |
| ·片上电感 L 值的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 ·HFSS 电磁仿真 | 第36-38页 |
| ·SONNET 电磁仿真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金属线片上电感的设计与优化 | 第40-62页 |
| ·电感优化设计流程 | 第40-42页 |
| ·电感结构选择和形状选择 | 第41页 |
| ·生成几何尺寸范围 | 第41页 |
| ·剔除中空率低的电感 | 第41页 |
| ·电感性能评估 | 第41-42页 |
| ·验证 | 第42页 |
| ·电感的不同结构研究 | 第42-50页 |
| ·渐缩型电感 | 第42-45页 |
| ·对称结构电感 | 第45-47页 |
| ·层叠电感 | 第47-50页 |
| ·电感的不同形状研究 | 第50-52页 |
| ·电感的尺寸优化 | 第52-57页 |
| ·金属线圈数 | 第53页 |
| ·外径 | 第53-54页 |
| ·金属线宽 | 第54-55页 |
| ·金属线间距 | 第55-57页 |
| ·几何尺寸设计经验总结 | 第57页 |
| ·电路验证 | 第57-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有源和半有源电感的设计与仿真 | 第62-70页 |
| ·有源和半有源电感基本结构 | 第62-66页 |
| ·有源电感 | 第62-65页 |
| ·半有源电感 | 第65-66页 |
| ·有源电感设计与仿真 | 第66-67页 |
| ·半有源电感设计与仿真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工作总结 | 第70页 |
| ·未来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 附录 | 第76-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