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帕克艺术歌曲和声技法初探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 选题依据 | 第7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三、 研究的角度与方法 | 第8-9页 |
| 第一章 具有特殊表现作用的和弦运用 | 第9-16页 |
| 第一节 概述 | 第9-10页 |
| 第二节 减七和弦与半减七和弦 | 第10-12页 |
| 第三节 大大七和弦 | 第12-13页 |
| 第四节 增三和弦 | 第13-14页 |
| 第五节 属九和弦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和声进行手法及其音乐表现作用 | 第16-31页 |
| 第一节 概述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色彩性的和弦对置 | 第17页 |
| 第三节 终止式 | 第17-19页 |
| 第四节 持续音的运用 | 第19-21页 |
| 第五节 意外进行 | 第21-22页 |
| 第六节 平行进行 | 第22-23页 |
| 第七节 交替变和弦的运用 | 第23-28页 |
| 1. 同主音调的交替变和弦 | 第23-25页 |
| 2. 同中音调的交替变和弦 | 第25-27页 |
| 3. 重同名调的交替变和弦 | 第27-28页 |
| 第八节 半音化的音乐表现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调式调性与音乐表现 | 第31-33页 |
| 第一节 调性选择 | 第31页 |
| 第二节 调性布局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钢琴伴奏的写作特点 | 第33-39页 |
| 第一节 生动丰富的织体语言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独具匠心的前后奏创作 | 第34-36页 |
| 第三节 声乐与器乐的完美结合 | 第36-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