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化学课堂结构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4页
1 导论第14-52页
   ·化学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认识考察第14-22页
     ·焦点团队访谈的研究设计第15页
     ·访谈结果与分析第15-20页
     ·研究小结第20-22页
   ·文献研究第22-48页
     ·结构及结构化思维第22-26页
     ·课堂结构的内涵第26-32页
     ·有关课堂结构研究的初步分析第32-35页
     ·课堂教学设计和评价研究中有关课堂结构的分析第35-46页
     ·研究小结第46-48页
   ·研究问题第48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48-50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50-52页
2 化学课堂教学的本体追问第52-69页
   ·是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第52-54页
   ·为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第54-69页
     ·教学的目的性——学生发展第55-59页
     ·化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价值第59-69页
3 系统科学视阈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第69-82页
   ·系统科学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第69-72页
   ·化学课堂教学的系统特征第72-82页
     ·化学课堂教学系统第72-73页
     ·化学课堂教学系统的三要素及其作用机制第73-77页
     ·化学课堂结构第77-82页
4 化学课堂结构的理论模型构建第82-114页
   ·化学课堂结构的总体分层——共时结构和历时结构第83-90页
     ·共时结构第83-84页
     ·历时结构第84-86页
     ·“教学组块”概念的提出第86-90页
   ·化学课堂结构的具体分层——表层结构、中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第90-114页
     ·表层结构——显现层第91-93页
     ·中层结构——实质层第93-97页
     ·深层结构——根基层第97-104页
     ·三层结构的转化关系第104-114页
5 化学课堂结构的研究模型设计第114-140页
   ·化学课堂结构研究模型的设计思想第114-116页
   ·表层结构的获取和表征第116-122页
     ·化学课堂观察第116-118页
     ·表层结构的经验认知第118-122页
   ·中层结构的提炼和表征第122-133页
     ·知识结构的形成第122-128页
     ·认识框架的构建第128-132页
     ·知识结构与认识框架的关系刻画第132-133页
   ·深层结构的抽提与表达第133-134页
   ·化学课堂结构层次转化分析第134-140页
     ·诠释方法的提出第134-135页
     ·化学课堂结构层次转化的诠释要求第135-137页
     ·化学课堂结构层次转化的诠释模型第137-140页
6 化学课堂结构实证研究的整体设计第140-149页
   ·研究问题第140页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40-142页
   ·研究准备——研究课例选择第142-149页
     ·选择依据1:化学课堂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42-145页
     ·选择依据2:研究的需要第145页
     ·研究课例选择第145-149页
7 实证研究1:化学课堂结构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考察第149-214页
   ·研究问题第149页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49-152页
   ·研究准备第152-153页
     ·研究课例说明第152页
     ·评价者的选择第152-153页
   ·化学课堂结构评价量表的生成——尝试性评价第153-195页
     ·尝试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第153-158页
     ·评价反馈和访谈信息的分类第158-159页
     ·评价反馈和访谈信息的编码说明及示例第159-161页
     ·化学课堂结构评价框架的形成第161-194页
     ·化学课堂结构评价量表的生成第194-195页
   ·化学课堂结构质量的正式评价第195-199页
     ·正式评价的设计第195-196页
     ·正式评价的实施第196-199页
   ·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第199-203页
     ·制定研究课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第200-201页
     ·两人制的研究课例教学质量评价第201页
     ·研究课例教学质量的等级区分第201-202页
     ·确定三种教学质量水平的代表课例第202-203页
   ·化学课堂结构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分析第203-207页
     ·研究课例课堂结构质量等级与教学质量等级的一致性分析第204-205页
     ·课堂结构质量与教学质量三水平代表课例一致性分析第205-206页
     ·研究结论第206-207页
   ·研究总结第207-214页
     ·化学课堂结构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第208页
     ·化学课堂结构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关系第208-214页
8 实证研究2:化学课堂结构的特征研究第214-242页
   ·研究日的第214页
   ·研究设计第214-218页
     ·研究课例说明第214-215页
     ·化学课堂结构特征的分析框架设计第215-216页
     ·化学课堂结构特征研究的过程说明第216-218页
   ·化学课堂结构三水平代表课例知识结构的比较第218-230页
     ·三水平代表课例知识数量的比较第218-220页
     ·三水平代表课例不同类型知识的数量关系比较第220-223页
     ·各教学主题三水平代表课例知识组织的比较第223-228页
     ·三水平代表课例知识结构的特征及差异第228-230页
   ·化学课堂结构三水平代农课例认识框架的比较第230-239页
     ·各教学主题三水平代表课例认识过程的基本框架比较第230-233页
     ·各教学主题三水平代表课例核心认识课题中认识过程比较第233-237页
     ·三水平代表课例认识框架的特征及差异第237-239页
   ·研究总结第239-242页
9 结语第242-247页
   ·研究概述第242-245页
   ·研究展望第245-247页
附录第247-270页
 附录1 尝试性评价课例“氢氧化铝的两性及其制备”结构图式第247-254页
  C4 课例的课堂结构信息第247-250页
  B6 课例的课堂结构信息第250-252页
  C1 课例的课堂结构信息第252-254页
 附录2 “氯气的性质”课例的结构图式第254-262页
  B4 课例的课堂结构信息第254-256页
  A2 课例的课堂结构信息第256-258页
  B1 课例的课堂结构信息第258-262页
 附录3 “铁的重要化合物”课例的结构图式第262-269页
  C8 课例的课堂结构信息第262-264页
  A6 课例的课堂结构信息第264-266页
  A5 课例的课堂结构信息第266-269页
 附录4 相关科研成果第269-270页
参考文献第270-279页
后记第279页

论文共2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沪澳高中毕业生数学开放题解题能力比较
下一篇:“90后”大学生网络社交中信任关系的研究--一项教育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