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90后”大学生网络社交中信任关系的研究--一项教育社会学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图表目录第14-16页
绪论第16-52页
 一、研究背景第16-21页
 二、问题陈述第21-24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24-31页
 四、研究方法第31-47页
 五、研究意义第47-49页
 六、研究思路第49-50页
 七、章节结构第50-52页
第一章 文献回顾第52-88页
 第一节 以“信任”研究为鉴第52-67页
  一、国外学界对信任的研究第54-63页
  二、信任的本土研究第63-67页
 第二节 网络信任研究现状第67-84页
  一、西方研究现状第67-77页
  二、本土研究现状第77-84页
 第三节 当前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84-86页
 小结第86-88页
第二章 “90后”大学生网络信任的构成要素第88-126页
 第一节 网络情境信任结构模型第88-93页
  一、情境信任结构模型第88-91页
  二、情境信任模型的修订第91-93页
 第二节 谁信任谁第93-103页
  一、虚拟角色之间的信任第93-97页
  二、角色创建者的构成第97-103页
 第二节 何种信任第103-114页
  一、网络信任的种类第104-110页
  二、网络信任的维度第110-114页
 第四节 何处信任第114-119页
  一、动机与情境第115-118页
  二、情境与角色多元化第118-119页
 第五节 为何信任第119-125页
  一、网络关系的诱惑第119-122页
  二、个体成长之需第122-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第三章 “90后”大学生网络信任的发展过程第126-158页
 第一节 前提条件第126-131页
  一、依赖性第127-128页
  二、风险第128-131页
 第二节 基础第131-134页
  一、接触第131-133页
  二、熟悉第133-134页
 第三节 建构过程第134-157页
  一、网络信任的发展路径第135-137页
  二、网络信任的初建第137-142页
  三、网络信任的维持与深化第142-150页
  四、网络信任的破裂第150-154页
  五、网络信任走向现实第154-157页
 小结第157-158页
第四章 “90后”大学生网络信任的影响因素第158-211页
 第一节 人的因索第158-176页
  一、研究视角:自我呈现第159-163页
  二、施信者因素第163-170页
  三、被信者因素第170-176页
 第二节 情境因素第176-194页
  一、现实情境因素第179-187页
  二、网络情境因素第187-194页
 第三节 媒介因素第194-209页
  一、交流方式因素第195-205页
  二、媒介定位因素第205-209页
 小结第209-211页
第五章 总结第211-218页
 一、结论第211-213页
 二、创新点第213-215页
 三、未来研究方向第215-21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18-241页
 中文、译著部分第218-223页
 英文部分第223-241页
附录第241-269页
 附录一:大学生网络社交人际信任问卷(正式卷)第241-245页
 附录二:访谈提纲第245-246页
 附录三:问卷统计分析数据第246-269页
后记第269-271页

论文共2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课堂结构系统研究
下一篇:伴有轨道翻转的非横截异维环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