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械手的设计及其静动态特性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折弯机及折弯机械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1-13页 |
·数控折弯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1页 |
·折弯机械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1-13页 |
·龙门式机械手在辅助折弯过程的优势 | 第13页 |
·折弯机械手技术调研报告表 | 第13-15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折弯机械手的设计参数及结构设计方案 | 第17-21页 |
·折弯机械手的设计参数 | 第17-18页 |
·折弯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折弯机械手的静态特性分析 | 第21-34页 |
·零部件有限元模型建立原则 | 第21-22页 |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21页 |
·材料特性的施加 | 第21-22页 |
·手腕部件强度与刚度分析 | 第22-24页 |
·手腕部件受力分析 | 第22-23页 |
·手腕部件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23页 |
·手腕部件强度与刚度计算结果 | 第23-24页 |
·Y 杆部件强度与刚度分析 | 第24-27页 |
·Y 杆部件受力分析 | 第24-25页 |
·Y 杆部件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25-26页 |
·Y 杆部件强度与刚度计算结果 | 第26-27页 |
·Z 杆部件强度与刚度分析 | 第27-29页 |
·Z 杆部件受力分析 | 第27-28页 |
·Z 杆部件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28页 |
·Z 杆部件强度与刚度计算结果 | 第28-29页 |
·X-Z 连接件的强度与刚度分析 | 第29-33页 |
·X-Z 连接件受力分析 | 第30-31页 |
·X-Z 连接件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31页 |
·X-Z 连接件强度与刚度计算结果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折弯机械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34-42页 |
·动力学分析简介 | 第34页 |
·模态分析理论介绍 | 第34-35页 |
·折弯机械手模态分析 | 第35-39页 |
·折弯机械手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折弯机械手各阶频率 | 第36-37页 |
·折弯机械手各阶模态振型分析 | 第37-39页 |
·折弯机械手改进方案及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基于运动控制器的 PVT 控制 | 第42-54页 |
·折弯机械手运动特性分析 | 第42-49页 |
·折弯机械手工作时动作流程 | 第42页 |
·随动动作运动学模型 | 第42-43页 |
·随动动作运动特性分析 | 第43-49页 |
·运动控制器简介 | 第49-50页 |
·基于运动控制器的 PVT 控制 | 第50-53页 |
·CPAC 简介 | 第50页 |
·PVT 控制原理 | 第50-51页 |
·随动动作工作流程图 | 第51-52页 |
·误差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总结 | 第54页 |
·应用扩展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