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同义词辨析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 ·同义词的界定 | 第12-14页 |
| ·同义词辨析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同义词辨析研究新动向 | 第16-18页 |
| ·研究中涉及对象的说明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动词同义词在基义上的差异 | 第20-35页 |
| ·基义的界定 | 第20页 |
| ·动词同义词在基义上差异统计分析 | 第20-22页 |
| ·语义属性 | 第22-23页 |
| ·语义属性的界定 | 第22-23页 |
| ·本文语义属性描写方法 | 第23页 |
| ·概念角色在类型范畴上的差异 | 第23-29页 |
| ·概念角色在生命度上的差异 | 第23-26页 |
| ·概念角色有生与无生的差别 | 第23-25页 |
| ·有生概念角色中人与动物的差别 | 第25-26页 |
| ·有生概念角色中人与机构的差别 | 第26页 |
| ·概念角色在物体与事件上的差异 | 第26-27页 |
| ·概念角色在具体与抽象上的差异 | 第27-29页 |
| ·概念角色在个体与集体上的差异 | 第29页 |
| ·概念角色在其他语义属性上的差异 | 第29-33页 |
| ·概念角色蕴含的数量信息差异 | 第29-30页 |
| ·概念角色的社会地位差异 | 第30-31页 |
| ·概念角色在主体意愿上的差异 | 第31页 |
| ·概念角色在自已与他人上的差异 | 第31-33页 |
| ·概念角色语义属性描写度的把握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动词同义词在陪义上的差异 | 第35-46页 |
| ·陪义的界定 | 第35页 |
| ·动词同义词在陪义上差异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 ·动词同义词在属性陪义上的差异 | 第36-38页 |
| ·属性陪义的界定 | 第36页 |
| ·动词同义词在属性陪义上的差异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动词同义词在情态陪义上的差异 | 第38-41页 |
| ·情态陪义的界定 | 第38页 |
| ·动词同义词在情态陪义上的差异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动词同义词在语体陪义上的差异 | 第41-42页 |
| ·语体陪义的界定 | 第41页 |
| ·动词同义词在语体陪义上的差异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页 |
| ·风格陪义 | 第42-43页 |
| ·风格陪义的界定 | 第42页 |
| ·动词同义词在风格陪义上的差异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页 |
| ·形象陪义 | 第43-44页 |
| ·形象陪义的界定 | 第43页 |
| ·动词同义词在形象陪义上的差异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页 |
| ·动词同义词在其他陪义上的差异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结语 | 第46-48页 |
| ·本研究小结 | 第46-47页 |
| ·本研究的局限和可拓展的空间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页 |